白露下庭草,寒蝉休树林。
独弦发哀歌,中夜调素琴。
高言媲教德,观海难为深。
忧怀觏群小,呐呐如不任。
世无赵文子,焉知随会心。
帝乡日以远,言笑不可寻。
愿托晨风翮,遐寄冲霄音。
【注释】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农历九月白露时节,此时天气渐凉,露水凝结。庭草:庭院中的花草。
寒蝉休树林:指秋天到来,树上的蝉儿不再叫唤。
独弦:只有一根琴弦。哀歌:凄婉悲凉的歌曲。中夜调素琴,意谓在深夜时弹奏。
观海:指观照大海的宽广无垠。难为深:难以形容其深远广大。
忧怀:忧愁的心情。觏(gòu):遇见。群小:众人。
呐呐:声音低沉、细哑的样子。不任:无法承受,无法忍受。
焉知:哪能知道。随会心:随从孔子的心志。
帝乡:天上的世界。日以远:日子一天天过去。言笑不可寻:言语和笑容都难以寻找。
晨风翮(huī):《诗经·曹风·鴳鸠》:“子之还兮,遭我乎将行,朝骋骛于九夷,夕弭节于北林,瞰玉泉之涓涓,望青丘之耿耿。”这里比喻高远的目标。遐寄冲霄音:远远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题“感旧三章”,当是对前两首的续写。诗人回忆了早年与友人陈翔翰先生相交往的情景,抒发了对友情的怀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
首章写秋夜的景色和自己的感慨。白露降临,庭院里的草叶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树林深处,秋蝉停止了鸣叫。在这样的夜晚里,诗人不禁感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便写下了这组《感旧三章》的诗作。其中“白露下庭草”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画面,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那清凉的白露给庭院带来的清新与宁静。“怆然旧意,百端交集”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象,诗人的内心却充满了深深的忧伤和怀旧之情。
第二首诗则是对第一首的回应。“寒蝉休树林”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树林中寂静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接下来的“独弦发哀歌”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用一根琴弦弹奏出哀伤的歌曲,仿佛在诉说着那些曾经陪伴着他的朋友们如今都已离他而去。
第三首诗则是诗人对前两首诗的总结。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观海”和“忧怀”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高言媲教德,观海难为深”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道德品质的追求。而“世无赵文子,焉知随会心”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珍视,以及对于友情的渴望和期待。
尾联“愿托晨风翮,遐寄冲霄音”,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希望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寄托于高远的目标之上,希望能够像那飞翔在天空中的雄鹰一样,展翅高飞,追寻着自己的梦想。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回忆与怀念,也是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一种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孤独又乐观、既忧郁又坚定的形象。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友情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