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泰今安在,荒基尚可寻。
当时颂功石,化作捣衣砧。
注释:
张公书院的废弃遗址,如今还在那里。虽然已经荒废了,但是仍然可以去寻找。当初颂扬张公功绩的石碑,已经被当作捣衣砧使用了。
赏析:
这首诗以张公书院的废弃遗址为背景,通过对遗址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运用了“寻”、“化为”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遗址的现状,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诗人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的变化,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张泰今安在,荒基尚可寻。
当时颂功石,化作捣衣砧。
注释:
张公书院的废弃遗址,如今还在那里。虽然已经荒废了,但是仍然可以去寻找。当初颂扬张公功绩的石碑,已经被当作捣衣砧使用了。
赏析:
这首诗以张公书院的废弃遗址为背景,通过对遗址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过去的怀念。诗中运用了“寻”、“化为”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遗址的现状,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迁。诗人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的变化,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
【注释】 北郭:指长安城北面的郭门。郭,城楼周围筑有矮墙的地方。晚眺:傍晚观赏景色。呈:奉献、献上。丁叔衡师立钧:丁叔衡,唐代诗人,曾师从于李白;立钧,字子钧,也号白云先生,唐代诗人。二首:本篇为第二首,第一首见《全唐诗》,题作《宿北郭》。 残竹:犹残存的竹子。层阴:层层叠叠的树木阴影,形容树荫茂密。荡:覆盖。远林:远山。云山:指山间的云雾和山上的树木。前代色:指前朝遗留下来的颜色。霜树
【注释】 久聚不相顾:很久没有见面,彼此都不去看对方。 濒行:将要离开。 如何:怎样。 今夜月:指中秋月。 还照出山云:月亮照着山间的云雾。 抗手三千界:举起手来仿佛可以接触到三千大千世界(即宇宙、万物)。 豪情十万军:豪迈的情怀像十万大军一样。 素抱:朴素无华的感情。 咫尺感离群:感到自己与同伴的距离很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临别之际赠给朋友储影壶的
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傍晚时分的远眺,描绘了一幅荒凉、寂静的画面。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下杵暮江孤:“下杵”指放下农具,这里可能指日落时分。“暮江孤”形容江水的孤单和寂静,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2. 苍茫混海隅:“苍茫”表示广阔无边,“混海隅”则表达了与大海融为一体的感觉,这里的海隅即海边。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而广阔的感受。 3. 荒城清野烧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壮阔景象来抒发自己对时局的忧虑。 其一:负郭时登眺,江崖欲暮天。 注释:在城郊的时候登上高楼远眺。傍晚时分,江边的小山仿佛要落山入晚。 赏析:首句“负郭时登眺”,交代了登高的原因和环境,点出了时间。“负郭”一词出自《汉书·食货志》,指靠近城郭之地,也就是靠近城市的地方。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个地点登高,是因为这里是他经常出入之地,也是他经常与朋友聚会的地方
【注释】 交谊:指友情。先世:先辈和父辈。謏(jiǎo)闻:惭愧。遗业:祖先留下的事业。蒿莱:荒芜。筹边:筹划边境事务,这里借指治理国家。出群材:指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友人储光羲的赠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期望之情。全诗如下: 赠储光羲二首(其二) 论交先世旧,文彩冠台阁。 惭君愧吾辈,遗迹渐榛莽。 投笔警残局,篝灯爇寒灰。 中原未复辟,指望出群才。
重九东城晚眺 落照半城郭,秋风动渺茫。 云平孤树迥,山涌暮天苍。 夕气散群鸟,寒风薄大荒。 独怜篱下菊,晚节有馀芳。 注释: 1.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古人认为这一天阳气最盛,适合登高远眺。 2. 东城:即洛阳东城,这里指代作者所在地的洛阳。 3. 暮景:傍晚的景象。 4. 夕气:夕阳的余晖,也形容傍晚时分的景色。 5. 孤树迥:孤零零的树木,远远地矗立着。 6. 暮天苍:暮色中的天空
宝应道中 春思满芳洲,横风荡客愁。 日华闯高浪,波藻窜明楼。 诗句无根草,乡情不系舟。 花朝便经过,莫负少年游。 解析与注释: - 宝应道中:宝应是古县名,位于江苏省北部。这里指诗人在经过宝应时的情景。 - 春思满芳洲:春天到来,思绪也如江上之花般盛开,满溢在广阔的洲岛上。 - 横风荡客愁:春风的吹拂让诗人的心情如同被风吹起的波澜一般,心中充满了难以平息的忧愁。 - 日华闯高浪
【注释】: 亦知澹如水:也懂得淡泊如同水。 冲素亮遐心:冲刷清净明亮了遥远的心境。 春共和神写:春风和神采相融合。 秋随静气深:秋天跟随宁静的气韵而深沉。 大山包众植:高山包容着众多的植物。 乔木有遗音:高大树木留有遗音。 挥手一为别,同苔各异岑:挥手一别,同在山中的苔藓却各不相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梅自况,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诗中描绘了梅花、大山
【注释】清和道:指从洛阳到扬州的驿道。迢迢(tiáo tiáo):形容路途遥远。危车:指马车。心旆(sui):旗杆上的飘动旗帜,这里借以指代马。水涡:大水形成的漩涡。病马:指身体瘦弱、生病的马。石路:指山间崎岖不平的小路。宿雨:隔夜的雨水。浮麦陇:指长满麦苗的田埂上。春烟:春天的炊烟。沾柳条:柳树枝头挂满了嫩叶。浑:全。未惯:没有习惯。发轫(ren):启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解,理解其意思,再进行概括总结,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思想主旨及意境等,并在此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遣怀 (一) 幽意忽不惬,时衰无奈何。(幽意:深沉的情思;惬:满足。时衰:时运衰颓。无奈:没有办法。)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落梅”为题,借梅花落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激之情。全诗四句,第一句是起兴之句,第二句写梅落,三、四句写梅被风吹落的情景,最后一句以“仙子”“恶风”等词来烘托梅的傲骨。 【答案】 译文: 梅花飘落几度斜阳中,瑶阶深锁空使肠断愁。元鹤一声惊破仙子梦,恶风吹坏苎萝裳。 注释:①琼枝:指梅花枝干如白玉般晶莹,故称琼枝。②瑶阶:指台阶。③元鹤:即仙鹤
《梅花二首》其一赏析 欣赏古诗中自然之美与生命顽强 1. 诗句原文 娟娟霜月弄寒姿,点破春光上北枝。 曾是野桥风色冷,灯花催过上元时。 译文及注释 2. 诗意解析 - 诗句一:描绘了梅花在冬日里傲骨的形态和其对春天的点缀作用。 - 诗句二:通过“曾是”一词表达了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景象之间的对比,以及时间的流逝。 3. 艺术特色分析 - 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梅花的高洁与坚韧
【注释】 山塘:指苏州的山塘街。清浅:水流不深的样子。疏林:稀疏的树林。倒影:水映物体的影子。生寒澡夕阴:因水中映照出月光,故使水面显得寒冷而幽暗。澡:同“照”。 江月:指月亮。照人:照在人身上。愁夜永:为夜晚长而发愁。广平:地名,汉时置,治所在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县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塞地区。心:这里指胸怀。 【赏析】 这首七绝以清空骚雅、自然流畅的笔墨,写景抒情
【注释】 楼高见日晚:指诗人的高楼之顶能望见落日。 随遇寄心赏:随着自己的处境,寄情于所欣赏之处。 凭谁笑坎坷:任凭谁能笑我一生坎坷不平? 【赏析】 首句“楼高见日晚”,写登高所见,以景起兴。楼高,即诗题中的“高阁”,也暗示着诗人仕途的坎坷、心情的抑郁;见晚,则点明时已入秋,天气转凉。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慨和复杂心境。次句“雨后得秋多”,是说雨过天晴,秋风萧瑟
晓凉二首 其一 露草有生意,风花含静姿。 晓庭人不见,独立看多时。 注释: 1. 露草:早晨的露水覆盖的草。 2. 生意:生机勃勃的样子。 3. 风花:风吹过的花。 4. 含静姿:带着安静的姿态。 5. 晓庭:清晨的庭院。 6. 独立:独自站立。 7. 看多时:看了很久。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宁静景象
【注释】滔滔:水流声。逝:流逝。江潭:泛指江湖。草木深:草深水密,指隐居之地。自怜:自伤、自悔。忧国:忧虑国家。泪:眼泪。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心:思想、志向。 【赏析】《志感》这首诗作于元代至正年间,诗人当时年近花甲,在江南一带漫游为生活所迫而流落江湖,他目睹了社会动乱的惨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反映自己身世和遭遇的诗篇。首句写孟夏时节,江河浩荡,流水潺潺,江潭里草木葱茏,一片苍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