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年石破忽惊天,撒乎空空万仞前。
跌坐不须城内食,妙香岂假烬中烟。
层层头点生公石,曲曲波环大士莲。
惭愧君亲恩未报,敢抛经济说神仙。

这首诗的原文是:

悬崖大像

何年石破忽惊天?撒乎空空万仞前。跌坐不须城内食,妙香岂假烬中烟。层层头点生公石,曲曲波环大士莲。惭愧君亲恩未报,敢抛经济说神仙。

注释:

  • 何年石破忽惊天?撒乎空空万仞前。:问何时石头突然崩裂,惊天动地?它坐落在高高的悬崖上,俯瞰着整个山谷。
  • 跌坐不须城内食,妙香岂假烬中烟。:即使跌落到谷底也无所谓,它的香味难道需要从灰烬中得到吗?
  • 层层头点生公石,曲曲波环大士莲。:山头点缀着生公石,弯曲的水流围绕着大士莲花。
  • 惭愧君亲恩未报,敢抛经济说神仙。:我深感自己对父母的孝顺和敬仰之情还未报答,怎能抛弃世俗的财富追求神仙之道?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悬崖大像的画面。诗人通过“何年石破”等词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预测的敬畏。接着,诗人将焦点转移到悬崖上的大像,描绘了它在万仞之高的位置上,仿佛与天地同在。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大像的雄伟,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

诗人转向了大像本身。他通过“不须城内食”,表达了大像是无需依赖外界供养的。这里的“城内食”可能指的是世俗的食物,而大像的存在似乎超越了物质的需求。此外,“妙香岂假烬中烟”,则进一步强调了大像的神秘性,它的香气并非来自于燃烧的香烟,而是源自其内在的神圣气息。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他觉得自己对于父母的孝顺尚未完成,因此不敢抛弃世俗的追求而去追求神仙之道。这里,诗人展现了对于家庭责任的重视以及对世俗财富的看法。他认识到,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追求,而在于对于家庭的孝道和对社会的贡献。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对悬崖大像的形象描绘和内心的思考,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家庭和社会的深刻认识。它既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又体现了人的道德修养,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美好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