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日欲落,回舟泛清流。
蝉噪村逾静,鸟啼林自幽。
心澹一无营,喧寂任所投。
我心如明月,浮云在下头。

泛舟

薄暮日欲落,回舟泛清流。

蝉噪村逾静,鸟啼林自幽。

心澹一无营,喧寂任所投。

我心如明月,浮云在下头。

译文

薄暮时分太阳快要下山,小船划回江水里缓缓飘荡。蝉声喧闹,使村落更加寂静,鸟儿啼叫,使得树林显得幽静。心情平静淡泊,没有杂念;喧嚣与宁静随处可依。我的心像明亮的月亮一样清澈,但就像天上的浮云,总在它的下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江南水乡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首联“薄暮”点明了时间,“日欲落”则写出了夕阳西下的景象;“回舟泛清流”则展现了诗人泛舟于水中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颔联“蝉噪”和“鸟啼”,通过声音的变化来描绘环境的氛围。“蝉噪”使人感到更加宁静,而“鸟啼”则更增添了山林间的幽深。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喧嚣与宁静相对照,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颈联“心澹一无营,喧寂任所投”,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他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这里的“心澹”意味着心灵的平静,不为外物所动。而“喧寂任所投”则表明无论外界如何喧嚣,诗人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其干扰。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超然境界。

尾联“我心如明月,浮云在下头”,则是诗人对自己心境的总结。他将自己的心境比喻为明亮的月光,虽然被浮云遮挡,但却始终存在。这既是对前文的回应,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态度的概括。他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像明亮的月光一样纯洁、坚定,不被任何外界因素所动摇。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心灵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视人生、追求内心宁静的方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