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护炉烟袅篆丝,等闲出定意迟迟。
稻花绿偃风回处,莲叶香浓雨过时。
摘豆绕篱寻僻径,洗茶移具向清池。
茫茫今古人何限,管领风光定属谁。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先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赏析等。然后浏览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分析的内容。最后还要结合诗歌的注释和提示来理解分析。
本题要求赏析“窗护炉烟袅篆丝,等闲出定意迟迟”,这两句写的是自己在书房里读书时的情景。“窗护”指窗子,是借指自己的书斋。“炉”指文火,即文房四宝中的笔。“烟”指文房四宝中书写用的墨。“袅”指飘动的样子。“篆丝”指用墨汁写成的文字,这里比喻读书声。这两句意思是:我坐在书房读书,窗外飘着淡淡的炊烟,那读书声仿佛是缭绕的烟气一样。我在书房里读书时,总是心神不定,一会儿想出去透透气,一会儿又想回来继续专心读书。“等闲”就是随便的意思。“出定”即心定下来。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坐在书房里读书,窗外飘过淡淡烟气,读书声好像烟雾缭绕;我在书房里读书时,总是心神不定,一会儿想出去透透气,一会儿又想回来继续专心读书。
“稻花绿偃风回处,莲叶香浓雨过时”,这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稻花”指稻田里的稻花,这里比喻作者的书房。“绿”形容稻花颜色翠绿。“偃”是指弯曲,此处比喻稻花被风吹得低垂下来。“香浓”指香气浓郁。这两句的意思是:稻田里稻花随风弯曲,低垂下来,散发出阵阵香气;雨后的莲花,叶子上露水珠儿晶莹剔透。
“摘豆绕篱寻僻径,洗茶移具向清池”,这两句说的是作者在书房外的活动。“摘豆”是指作者去菜园子里摘豆子。“篱”指菜园子的篱笆。“移具”是指移置餐具,准备用餐。这两句的意思是:在菜园子里摘豆子时,他绕过篱笆来到一条僻静的小路上;用餐前,他把餐具搬到清凉的池边洗净。
“茫茫今古人何限,管领风光定属谁”,这两句是作者的感慨之语。“今人”指现在的人们。“古人”指古代的人们。“何限”表示很多。“管领”是说掌握、主宰的意思。“风光”指自然景色。“定属谁”指自然景色要由谁来主宰。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人们有多少啊!古代的人们又有多少呢?谁能主宰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呢!
【答案】
《山居即事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所作,这首诗以写景为主,表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乐趣,表达了自己淡泊明志,安贫乐道的情怀。
首句开门见山,写诗人在书房读书时的情景。“窗护炉烟袅篆丝,等闲出定意迟迟”,这两句写的是自己在书房里读书时的情景。“窗护”指窗子,是借指自己的书斋。“炉”指文火,即文房四宝中的笔。“烟”指文房四宝中书写用的墨。“袅”指飘动的样子。“篆丝”指用墨汁写成的文字,这里比喻读书声。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坐在书房读书,窗外飘过淡淡烟气,那读书声仿佛是缭绕的烟气一样。我在书房里读书时,总是心神不定,一会儿想出去透透气,一会儿又想回来继续专心读书。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书房读书时的情景。“等闲”“出定”都是随意的意思。“等闲出定”意为心神不定,一会儿想出去透透气,一会儿又想回来继续专心读书。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坐在书房里读书时,窗外飘过淡淡烟气,读书声好像烟雾缭绕;我在书房里读书时,总是心神不定,一会儿想出去透透气,一会儿又想回来继续专心读书。
第三四句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稻花”指稻田里的稻花,这里比喻作者的书房。“绿”形容稻花颜色翠绿。“偃”是指弯曲,此处比喻稻花被风吹得低垂下来。“香浓”指香气浓郁。这两句的意思是:稻田里稻花随风弯曲,低垂下来,散发出阵阵香气;雨后的莲花,叶子上露水珠儿晶莹剔透。
第五六句说的是作者在书房外的活动。“摘豆”是指作者去菜园子里摘豆子。“篱”指菜园子的篱笆。“移具”是指移置餐具,准备用餐。这两句的意思是:在菜园子里摘豆子时,他绕过篱笆来到一条僻静的小路上;用餐前,他把餐具搬到清凉的池边洗净。
第七八句是作者的感慨之语。“今人”指现在的人们。“古人”指古代的人们。“何限”表示很多。“管领”是说掌握、主宰的意思。“风光”指自然景色。“定属谁”指自然景色要由谁来主宰。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人们有多少啊!古代的人们又有多少呢?谁能主宰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