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峰亭畔绿阴遮,半亩琅玕一径斜。
风卷江云看九子,雨来山郭暗千家。
儿童笑逐枝头鸟,杖履闲寻叶底花。
华发频年惟绕膝,平生不愿客天涯。
《忆家山诗十首》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 诗歌原文:
远峰亭畔绿阴遮,半亩琅玕一径斜。
风卷江云看九子,雨来山郭暗千家。
儿童笑逐枝头鸟,杖履闲寻叶底花。
华发频年惟绕膝,平生不愿客天涯。
- 关键词解释:
- 远峰亭畔:指诗人所居之处附近有个名为“远峰亭”的地方。
- 绿阴遮:形容树木茂盛,遮住了阳光。
- 半亩琅玕:指半亩大的翠绿竹林或松树丛。
- 一径斜:小路弯曲,倾斜。
- 风卷江云:形容风势很大,仿佛能将江面上的云雾吹散。
- 九子: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常被用来象征吉祥和尊贵。
- 暗千家:形容雨后,整个山城被雨水笼罩,显得格外安静、幽暗。
- 儿童:这里指的是诗人的孩子们。
- 杖履:拄着拐杖。
- 叶底花:形容在树叶下面找到的花,可能是一种珍贵的花卉。
- 华发:指头发变白,常用来比喻年纪已高。
- 绕膝:形容孩子围绕在膝前玩耍。
- 客天涯:远离家乡,漂泊在外。
- 诗句翻译:
- 远处的山峰在亭边的绿荫下被遮盖,半亩地的大竹海中有一条弯曲的小径。
- 风吹过江面,把江上的云朵都吹散了,九子(可能是神话中的神兽)也出现了。
- 雨后,山城的街道变得昏暗,好像有上千户人家都被雨水淹没。
- 孩子们笑着追逐树枝上飞过的鸟儿,而诗人则悠闲地寻找叶子下的花朵。
- 尽管头发已经变白,但诗人仍然希望孩子们围绕在他的膝前,而不是像他一样远离家乡,四处漂泊。
- 诗句赏析:
-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怀念。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童年往事,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通过对比“九子”和“九子”,巧妙地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和季节的交替。
- 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即使白发苍苍,仍愿与家人团聚,不愿离开故土,漂泊他乡。
- 创作背景:
-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光的诗歌,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 诗人通过描绘家乡的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
- 文学手法:
- 此诗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诗歌更具诗意和感染力。
-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令人陶醉其中。
- 历史影响:
- 这首古诗因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被后人传颂不衰。
- 许多文人墨客对此诗进行模仿和借鉴,使其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歌的代表之作。
- 相关作品:
- 除了这首《忆家山诗十首》外,张英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诗作,如《题卢处士山居》、《章丘县志》等。这些作品同样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现代解读:
- 现代人可以通过这首诗了解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 结语:
- 通过对《忆家山诗十首》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家乡的深切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这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望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