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险谋虽远,劳人事不经。
万夫成白骨,百雉入青冥。
迢递经岩壑,凭陵矗日星。
大哉尧舜业,荒服与来庭。
从汤泉望长城
设险谋虽远,劳人事不经。
万夫成白骨,百雉入青冥。
迢递经岩壑,凭陵矗日星。
大哉尧舜业,荒服与来庭。
译文:
从汤泉(今河北邢台市平乡县)远望着长城的风光。
虽然有险可设,但谋略虽远,劳人事不经。
无数战士成了白骨,无数战旗进入了青天。
曲折绵延经过山岩峡谷,凌空矗立着日月星辰。
伟大的功绩,是尧、舜的功业啊!
荒服之地也来到朝廷。
赏析:
《从汤泉望长城》诗作于开元三年(715)。当时李白正在东都洛阳任官。他登高远眺,看到长城雄壮的景色,想到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在这里浴血奋战,为保卫国土立下了不朽功勋。于是,他挥毫而就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首联“设险谋虽远,劳人事不经”两句,写诗人登上高高的山头,放眼望去,只见万里长城横亘在北方边境上。诗人用“设险谋虽远,劳人事不经”这一对偶句式,既表明自己登上高处远望的目的,又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后来参加唐玄宗发动的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的缘由。这两句是全诗的纲绳,也是全篇的总论。
颔联“万夫成白骨,百雉入青冥”,是诗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这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惨烈。前一句说,无数战士被杀死;后一句说,战旗被风刮得飘进青天。这两句既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描绘,又是对人民惨遭屠杀的愤慨之声。诗人通过夸张和反衬的手法,把战争的罪恶暴露无遗。
颈联“迢递经岩壑,凭陵矗日星”,是对前两联的进一步发挥。前两句写战争的惨烈景象,这里则进一步描绘了长城的气势和雄伟。“迢递”指遥远连绵;“经”是经历的意思;“岩壑”指山间的沟壑;“凭陵”指凌驾。意思是说,长城跨越山岭、穿越山谷,直插云霄,仿佛要凌驾于日月之上。这两句既是对战争场面的描述,又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尾联“大哉尧舜业,荒服与来庭”,则是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歌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大哉尧舜业”,是指尧、舜时代的伟绩;“荒服”指边远地区;“来庭”指中原大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伟大的事业啊,是像尧、舜那样的伟业!那些遥远的边远地区的百姓也来到了中原。这两句既是对国家的颂扬,又是对统一的期望之情。
此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感情真挚深沉,意境雄阔苍茫,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它既是一首抒情诗,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它的结构严谨,前后照应,脉络清楚;音节和谐,节奏鲜明;形象生动,意蕴深刻,都是值得称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