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问荒园路,城闉歌吹西。
槐铺双树暗,松偃片云低。
岁月吾侪惜,柴篱野客迷。
莫教骑马去,茅舍未鸡栖。

初冬同沈康臣曹升六夏邻湘乔石林坐黑龙潭晚过城南小园二首·其二

谁问荒园路,城闉歌吹西。

槐铺双树暗,松偃片云低。

岁月吾侪惜,柴篱野客迷。

莫教骑马去,茅舍未鸡栖。

这首诗由清代著名文学家张英创作,是《初冬同沈康臣曹升六夏邻湘乔石林坐黑龙潭晚过城南小园二首》中的第二首。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下面将逐句解析并展开相关注释与赏析:

  • 谁问荒园路,城闉歌吹西。

  • “谁问”暗示了询问者的存在,可能是诗人本人或朋友。

  • “荒园路”指的是荒凉废弃的园林小路,暗示着曾经的繁华不再。

  • “城闉”(yīn)指城市的城墙和城门,“歌吹西”表示城市的喧嚣声传到了西边,意味着都市生活的喧闹和繁华。

  • 通过对比荒芜的园林小路和喧嚣的城市,诗人表达了对繁华背后空虚和寂寞的感慨。

  • 槐铺双树暗,松偃片云低。

  • “槐铺”可能指的是两棵大槐树,为行人提供了遮蔽之地。

  • “双树暗”描述了槐树被落叶覆盖的情景,增添了一份萧瑟感。

  • “松偃片云低”则描绘了松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宁和的感觉。

  • 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季节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从喧嚣到宁静的转变。

  • 岁月吾侪惜,柴篱野客迷。

  • “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诗人对逝去的岁月感到惋惜。

  • “柴篱”可能指的是简陋的篱笆,象征着简朴的生活状态。

  • “野客迷”形容了那些在野外漂泊的人迷失方向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困境的担忧。

  • 这种表达揭示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珍视。

  • 莫教骑马去,茅舍未鸡栖。

  • “莫教”意为不要,“骑马去”可能是指远离喧嚣的生活。

  • “茅舍”指的是简陋的住所,“未鸡栖”表示鸡还未归巢。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希望远离尘嚣的纷扰,享受宁静的时光。

这首诗通过对初冬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的深刻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背后的空虚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哲理和美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