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代纯儒纯臣,誓死不余财帛,顾命更力竭股肱,武乡侯之所以报陛下;
乃大诰多方多士,叙功入祀贤良,汉员向无此恩例,李文忠而后又有先生。
【注释】
张之洞(1834~1909),字孝达,号陶斋。湖南长沙人。清朝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道光进士。曾先后任湖北巡抚、两广总督等职,为官清廉,治事有声。后任湖广总督兼钦差大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晚年因反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而辞官归隐。
纯儒:纯一的读书人,泛指读书人。
纯臣:对君主忠诚的人,也指忠臣。
誓死不余财帛:誓死不为钱财所动,形容廉洁自守,不受贿赂。
余,通“馀”,指多余;财帛,钱财和丝帛,泛指财物。
顾命:临终嘱咐。
股肱:大腿和胳膊。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要大臣或亲信。
武乡侯:指西汉名将霍去病,封爵为武乡侯。
大诰:明朝初年朱元璋发布的诏令。
多方:指广泛地、多方地。
多士:指众多的人,泛指群臣。
叙功:记功。
入祀贤良:列入祭祀贤能之士的名单。
汉员:汉朝官吏,泛指官员。
向无此恩例:以前没有这样的恩典。
李文忠:宋朝名将李全,以勇敢善战著称。
后:以后,后来。
【赏析】
这是一副七言对联,上联写张之洞的品德,下联赞其功绩。这副对联是作者在光绪十五年(公元1881年)写给张之洞的挽联。
上联:“为一代纯儒纯臣,誓死不余财帛。”意思是说张之洞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读书人,他一生清廉,从不追求金钱和财富。誓死不余财帛,表达了他对财富的淡泊和对清贫生活的向往。
下联:“乃大诰多方多士,叙功入祀贤良,汉员向无此恩例,李文忠而后又有先生。”意思是说张之洞在临终时留下了许多教诲和嘱托,他的功绩也被人们所铭记和尊敬。他的行为也成为了后世的榜样,激励着人们要像他一样为国为民做出贡献。
这副对联既赞美了张之洞的品德和功绩,又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整副对联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副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