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里盼飞仙,月色溶溶玉有烟。
半臂偏怜宋学士,晓风争唱柳屯田。
落花无语归春水,弱絮多情上酒船。
听罢筵前《啰唝曲》,不须更忆《想夫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分析其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及艺术效果,最后鉴赏语言。
“广寒宫里盼飞仙,月色溶溶玉有烟”,这两句写诗人在广寒宫里期盼仙女的到来。“溶溶”形容月光皎洁明亮,“玉有烟”比喻月光如雾气般朦胧。“溶溶”和“玉有烟”两词,都形容月亮的美好,但一个明丽清亮,一个朦胧含蓄,形成了一种对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半臂偏怜宋学士,晓风争唱柳屯田。”“半臂偏怜宋学士,晓风争唱柳屯田”这两句写诗人欣赏宋学士的诗词,并为之陶醉。其中,“宋学士”指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晓风争唱柳屯田”中的“柳屯田”是指唐代著名的音乐家柳宗元,他的诗词才情横溢,音律美妙,所以诗人用“晓风争唱”来赞美他。
“落花无语归春水 弱絮多情上酒船。”这两句写诗人看到落花和弱絮,想到人生短暂,不禁感伤。“无语”指落花无言地凋零;“归春水”指落花随流水而去。“弱絮”指柔弱无依的柳絮,常用来比喻飘荡不定的人。“上酒船”指弱絮随着微风飘荡,像柳絮一样随风漂泊,去向未卜。“落花无语”写出了落花的无奈之情;“弱絮多情”写出了弱絮的依恋之情。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花和弱絮的形象特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听罢筵前《啰唝曲》,不须更忆《想夫怜》。”这两句写宴会结束后,听到《啰唝曲》,诗人不再去回忆那些美好的往事。“啰唝曲”,是古代宴饮时所唱的曲子;《想夫怜》也是一首古曲名。这两句运用反衬的手法,通过宴会结束以后听曲这一场景来衬托出宴会前的欢声笑语,以及宴会上的欢乐气氛,表现了诗人对宴会前的欢乐生活的回忆。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在宴会上作的。开头两句写自己盼望着与仙人相会,想象中月下广寒宫里的仙女们也一定在期盼自己的到来。“溶溶”形容月光皎洁明亮,“玉有烟”比喻月光如雾气般朦胧。“溶溶”和“玉有烟”两词,都形容月亮的美好,但一个明丽清亮,一个朦胧含蓄,形成了一种对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后两句则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宴会上的欢乐气氛以及自己的欢乐心情。“半臂偏怜宋学士,晓风争唱柳屯田”,“半臂偏怜”是说诗人喜爱宋学士,“宋学士”指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而“晓风争唱柳屯田”则是说宴会上有人高歌柳宗元的诗词,诗人为此感到高兴。“落花无语归春水,弱絮多情上酒船。”“弱絮”指柔弱无依的柳絮,常用来比喻飘荡不定的人。“上酒船”指弱絮随着微风飘荡,像柳絮一样随风漂泊,去向未卜。“落花无语”写出了落花的无奈之情;“弱絮多情”写出了弱絮的依恋之情。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花和弱絮的形象特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听罢筵前《啰唝曲》,不须更忆《想夫怜》。”这两句写宴会结束后,听到《啰唝曲》,诗人不再去回忆那些美好的往事。“啰唝曲”,是古代宴饮时所唱的曲子;《想夫怜》也是一首古曲名。这两句运用反衬的手法,通过宴会结束以后听曲这一场景来衬托出宴会前的欢声笑语,以及宴会上的欢乐气氛,表现了诗人对宴会前的欢乐生活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