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声闹。
多情人奏伤情调。
伤情调。
风前月下,有愁谁告。
吹落梅花春欲老。
人间应是知音少。
知音少,此情惟有,嫦娥知道。
【解析】
此题考核辨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题干要求分析赏析,答题时注意先指出用了什么手法(如对比),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本诗首句写听到邻家女子吹箫的声音,接着就描写她吹奏的调子。“伤情调”三字既表明了乐曲的内容,又暗示了诗人的感受。下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抒写了自己的愁苦。“有愁谁告”,是说自己所感无人理解;“吹落梅花春欲老”,是说吹箫的人在花前月下,把春天吹老了,却无人知晓。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邻女吹箫技艺的赞美,也抒发了诗人的寂寞惆怅之情。最后两句点明全诗主旨,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知音难遇的感叹。
【答案】
示例: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深闺女子在月夜吹箫的情景。开头二句写闻声寻源,听出邻家女子吹箫的声音。第三、四句直抒胸臆,写出了她吹奏的调子,即所谓“伤情”之曲。第五、六句写她吹得动情处,有人向她打听,但她却不知向谁倾诉,只能将心事寄与梅花,让它们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谢。最后两句点明全诗主旨,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知音难遇的感叹。
译文:
月下传来邻家女儿吹箫的声音,那曲子多么伤感呀!
悲伤的曲调让人心烦,风儿轻轻地吹着,月光下又有谁去诉说愁绪?
箫声哀怨地飘荡,梅花凋零,春天就要过去了。
世上这样的人一定很少,能真正懂得我内心痛苦的人。
这样的知己真是太难得了,我只有嫦娥才真正懂得我的心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律。诗人在清幽静寂的环境中,听到了邻家的箫声,引起无限思绪,于是写下了这首小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诗中没有直接表露作者的情感,而是通过听觉感受来表现。
诗的前四句写闻声循源,听到邻家女子的箫声,便知道是吹箫人来了,而且知道她所奏的是一支“伤情调”。这“伤情调”三个字不仅表明了乐曲的内容,而且暗示了作者的感受。“多情人”,指那位吹箫的女子来说,也可以理解为指诗人自己。因为诗人正是多情人,所以一听邻家女子吹箫便感到心酸,甚至于“有愁谁告”。这里的“愁”字,既是实写,又是虚指,实指吹箫女子的忧愁,更暗指诗人自己的愁苦。“春风”一句,是说吹箫的女子正巧吹奏的是一支《梅花落》曲调的“梅花调”。“梅花调”是唐教坊曲名,属“商调”,因笛子吹奏时发出像梅花落在纸上那样清脆的声音而得名。它的内容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如李白所写的“梅花落,柳花飞;南箕北扇障天扉。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里用《梅花落》作为代称,是因为它既符合题目的要求,又能够准确地表现出吹箫女子所演奏的曲子的内容。“有愁谁告”句中的“愁”字,既是实写,又含有象征意味。诗人之所以要借“有愁谁告”来表示他的“愁”,是因为他自己心中也有许多愁闷和苦闷,他无法告诉别人这些苦闷和愁闷,只好借助于别人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