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浦晚收罾,遥村烟缕升。
野风千顷稻,疏雨半湖菱。
路转溪交树,桥欹石络藤。
嵩山山下路,来往值枯僧。

【注释】

渔浦:今江苏吴江县西南,古时属吴县境。归家:归家乡,指回吴县(今苏州市)。罾:捕鱼工具,用竹竿编成的圆筒,两头有孔。遥村烟缕升:远处村庄的烟雾缭绕上升。野风千顷稻:田间的风吹动千顷稻田。疏雨半湖菱:细雨飘洒下半个湖泊的菱角花。路转溪交树:山路弯转,与溪流交汇处有棵古树。桥欹石络藤:“欹”是倾斜的意思,桥边长满藤蔓。嵩山山下路:在嵩山脚下的路上。来往值枯僧:路上来来往往都是一些穷困的僧人。

【赏析】

《自啸傲泾归家口占》是唐代诗人王绩隐居期间所作五言诗组。此组诗作于王绩归家途中,描写了他所见山水、所闻鸟语、所感人情,以及自己归隐后的恬淡心情。

首联“渔浦晚收罾,遥村烟缕升”,点明地点和时间。渔浦即渔浦村,在今江苏省吴江县西南,王绩曾在此地隐居,故称渔浦。这里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渔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收拾捕捞工具归来的画面,远处村庄的袅袅炊烟随风升起。渔人劳作一天,此时已是日暮时分,他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带着收获满载而归。

颔联“野风千顷稻,疏雨半湖菱”,进一步描绘了渔浦村周围的自然风景。田野上随风摇曳的千顷稻浪,湖面上点缀着点点疏落的菱角花,这些美景让人心旷神怡。这里的“野风”和“疏雨”既形容了天气的变化,又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氛围。

颈联“路转溪交树,桥欹石络藤”,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山路蜿蜒曲折,与溪流交汇之处有一棵古老的大树,桥边长满了藤蔓。这里的“转溪”和“欹石”不仅描绘了景色的优美,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尾联“嵩山山下路,来往值枯僧”,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在这条通往嵩山的山路上,往来的都是一些贫困的僧人,他们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内心依然保持着一份坚韧和执着。这里的“嵩山”既是地名,也是佛教名山之一,象征着高远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体悟,展现了渔浦村的美丽风光和宁静氛围,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