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中群岳震为尊,到此真穷造化根。
晓日铜钲升海国,长河衣带挂天门。
下方雷雨晴空见,上界星辰静夜扪。
九点青烟俱在掌,不须更拟上昆仑。
【解析】
“寰中”即天下,这里指整个中国;“群岳”即众山。“震为尊”,意思是说这些山都像要震动一样。“造化根”,指造物神的根基。“铜钲”指铜钟,古代一种打击乐器。“海国”指海上的国家,即中国。“长河”指黄河,中国古代大河之一。“天门”指华山。华山在河南登封县西,东接太室,西耸少室,南依中条,北望王屋,有东、西、南、北四峰,其中南峰最高,海拔2154.9米,为五岳最高峰。“下方雷雨晴空见”,指在山下雷雨之后,晴天时站在高处可以看到万里晴空。“上界星辰静夜扪”,指在天上高高的空中,夜晚可以触摸到星星。“九点青烟俱在掌”,指在山上的九个山峰上都可以看到袅袅升起的青烟。“不须更拟上昆仑”,“昆仑”指终南山。唐代诗人李贺有一首《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南楼望,春风不改旧时柳。李贺这首诗的意思是:男子汉为何不带好铁制的弯刀,收复失去的五十州关山河?请你暂且登上南楼眺望,春风依旧吹拂着那杨柳枝。李贺这首诗是写他青年时期怀有雄心壮志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但因屡遭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只好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愤懑之情。
【答案】
登泰山
(1) 寰中群岳震为尊,到此真穷造化根。
(2) 晓日铜钲升海国,长河衣带挂天门。
(3) 下方雷雨晴空见,上界星辰静夜扪。
(4) 九点青烟俱在掌,不须更拟上昆仑。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时诗人正任奉礼郎,分司东都。作者在诗中通过描绘了泰山的壮丽风光,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同时也流露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的失望之情,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