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里尚书郎,南郭曾开绿野堂。
岩壑昔年称宰相,画图今日见羲皇。
鱼渠鸟渡当人白,雉堞云生入暮苍。
漫拟樽前挥彩笔,诸孙词翰亦飞扬。

【题解】

补庵先生是作者的好友,他画了一幅《菰川圃图》,诗人为之作诗以赞。

【注释】

①中书省:唐、宋时皇帝的中枢官署,掌管行政事务。尚书郎:官名,指在中书省任职的官员。南郭:汉宣帝曾辟召齐人公孙弘、张霸等为吏,而公孙弘曾任丞相,故后人称其居处曰“南郭”。

②绿野堂:晋谢安别墅名,此处借指隐士居所。

③岩壑:山石洞穴。昔年:过去。称宰相:自比宰相。

④羲皇:传说古代帝王伏羲氏和女娲氏的并称,借指古圣先贤。

⑤鱼渠鸟渡:指江水。白:指江中的鱼。雉堞(zhì è):城上的矮墙。云生:云起。苍:灰暗色。

⑥漫拟:随意写。樽前挥彩笔:即“樽前挥毫”,指饮酒赋诗。诸孙:子孙。词翰:诗文书画,这里借指子孙们的才学。亦:也。飞扬:超绝,卓越。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五字,对仗工整,音节和谐,一气呵成。

首句:“中书省里尚书郎。”中书省,唐、宋时期中央官署之一。尚书郎,官职名,指中书省的长官。这句点明题画之人的身份背景,与第二句“南郭曾开绿野堂”相照应。

次句:“南郭曾开绿野堂。”“南郭”用典。据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晋代有一人名叫郭璞,隐居于南郭之滨,因号南郭先生。此句化用典故,表明补庵先生曾经过隐居生活。

第三句:“岩壑昔年称宰相。”“岩壑”,指山石洞穴。这句说,从前那些隐居的贤人,都曾在岩石洞穴中称颂过自己像昔日的宰相。

第四句:“画图今日见羲皇。”“羲皇”,指伏羲、神农时代。这句说,如今补庵先生的画作,让我想起了当年隐居的贤人,他们当年也曾在岩壑之中称颂自己像伏羲、神农时代的人一样伟大。

第五句:“鱼渠鸟渡当人白。”“鱼渠鸟渡”,指江水流动。这句说,画中的鱼在水中游弋,鸟儿在江水中飞过,它们的影子映照在江面上,就像人的白发一样。

第六句:“雉堞云生入暮苍。”“雉堞”,指城上的矮墙。这句说,天色渐暗时,城上的矮墙上长满了云雾,一片苍茫。

第七句:“漫拟樽前挥彩笔。”“漫拟”,随意地写。这句说,我随意地拿起酒杯,挥舞着彩笔来赞美这幅画。

第八句:“诸孙词翰亦飞扬。”“诸孙”指子孙后代。这句说,我的子孙们,他们的才学也像这画中的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怀贤之作,它通过描绘画家补庵先生的《菰川圃图》来寄托诗人对于古人隐居生活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贤人志士的敬仰之意。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