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访武陵,不识桃源路。
我欲访淮南,不识飞升处。
愁海亦何宽,惟酒可能渡。
少饮畅情怀,大饮无惊怖。
若遇好风月,饮酒亦能助。
其时有长者,见说心多恶。
孟嘉语桓温,公未识此趣。

注释

  • 我欲:表达愿望或计划。
  • 访武陵:指的是寻找一个叫做武陵的地标或者地方。
  • 飞升处:指神话中的仙界或修行之地。
  • 愁海:形容心中充满忧愁如同大海一般。
  • 唯酒可能渡:认为只有酒精能够渡过内心的困扰或悲伤。
  • 少饮畅情怀:少量饮酒能让人心情愉悦,情感得到释放。
  • 大饮无惊怖:大量饮酒则不会使人感到害怕或惊慌。
  • 若遇好风月:如果在美好的环境下,如风和日丽,自然景色宜人等。
  • 长者:年纪较大的长辈。
  • 见说心多恶:长辈对孟嘉(孟嘉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说了很多不好的话。
  • 孟嘉语桓温:孟嘉向桓温(桓温是东晋的另一位名士)讲述。
  • 公未识此趣:桓温没有理解孟嘉的意思。

译文

我欲寻找武陵,却不认识去往桃源的路。
我欲寻找淮南,却不知道飞升的地方。
忧愁像无边的海洋一样,唯有美酒能够渡过难关。
小酌可以畅怀,大量饮酒不使人惊慌。
如果遇到美好的景致,饮酒也会有所帮助。
那时有位年长的长辈,告诉我他内心有很多恶意。
孟嘉对桓温讲述,但桓温并未明白其中的含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对人生旅途、生活态度及与友人交往的诗。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反映了他对人生的看法及对不同情境下饮酒的感受。诗中表达了一种超脱物外的态度,即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诗人选择以饮酒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享受生活的美好。

首句“我欲访武陵”,表现了诗人对于远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接着第二句“不识桃源路”则揭示了诗人在现实中遇到的困境,无法找到理想的桃花源般的避世之地。第三句“我欲访淮南”,则是诗人继续探索的旅程,尽管前路艰难,但诗人仍然坚持向前。这两句构成了诗人人生旅途的一部分,充满了探索和冒险的精神。

诗人在旅途中也遇到了挫折和困惑:“愁海亦何宽,惟酒可能渡。”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人生的旅途中,虽然有追求,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忧愁。而“少饮畅情怀,大饮无惊怖。”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起伏时,选择以适度饮酒来调节情绪,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

诗的最后一句“若遇好风月,饮酒亦能助”,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无论遇到何种情况,他都选择积极面对,用饮酒来帮助自己度过难关。这种态度在古代文人中很常见,他们常常用饮酒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志向。

这首诗通过对饮酒这一行为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悟,以及对不同情境下的应对策略。诗人以一种超脱的态度,面对人生的种种困难和挑战,选择用饮酒来调节情绪,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