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钟宿鸟飞,熹微林外曙。
因怀西石室,乘兴闲余步。
遂遵樵水行,乱石略成路。
古木悄无人,微径穿云去。
风雪满空山,幽人在何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名为《寻山僧不遇》,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意境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寻僧迷路不值: 寻找僧人但未能遇见,没有找到目标或目的地。
  2. 疏钟宿鸟飞,熹微林外曙: 稀疏的钟声伴随着夜晚归巢的鸟儿,天边透出微微的晨曦之光。
  3. 因怀西石室,乘兴闲余步: 因为怀念西山中的石室而随意漫步,心情愉悦。
  4. 遂遵樵水行,乱石略成路: 顺着溪边的小路行走,沿途的岩石被水流冲刷形成了小径。
  5. 古木悄无人,微径穿云去: 古树寂静无声,只有一条小道穿过云雾,通向远方。
  6. 风雪满空山,幽人何处所: 风雪弥漫的山林中,不知那位隐士(幽人)现在何处。

关键词注释:

  • 寻僧: 寻找和尚,可能指的是寻找隐居山林的和尚。
  • 疏钟: 稀疏的钟声,指寺庙中的晨钟暮鼓。
  • 熹微: 微明,天色渐亮。
  • 西石室: 可能指的是位于山西边的某个隐秘的洞穴或寺院。
  • 因怀: 心中牵挂,思念。
  • 霁(ji): 雨雪停止,天晴。
  • 樵(qiáo): 砍柴人。
  • 微径: 狭窄的小径,通常指自然形成的小路。
  • 幽人: 隐士,深居简出的高士。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的“寻僧”与“霁”、“夕”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描述山路、古木、云彩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最后两句则巧妙地点出了隐者的存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诗意。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禅意和自然美的优秀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