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携访菊每淹留,看到高斋兴倍幽。
君亚渊明能啸傲,我惭平子赋离愁。
一帘傲骨争为杰,四座清芬况是秋。
漫说东篱多异种,依然花县旧风流。
诗句原文:
相携访菊每淹留,看到高斋兴倍幽。
君亚渊明能啸傲,我惭平子赋离愁。
一帘傲骨争为杰,四座清芬况是秋。
漫说东篱多异种,依然花县旧风流。
注释:
- 相携访菊:一同去拜访菊花。
- 每淹留:每次都停留。
- 看到高斋:参观了高高的书房。
- 兴倍幽:”我”的情绪更加宁静和深远。
- 君亚渊明:比喻表兄有像陶渊明那样超脱世外、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 我惭平子:我自愧不如屈原(字平子)在离别时的忧愁表达得淋漓尽致。
- 一帘傲骨:形容书房中书架上的书就像一幅画卷一样,展示着坚韧不屈的精神。
- 四座清芬:书房四周散发出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 漫说东篱:随意谈论起东边的篱笆边有很多不同的菊花品种。
- 依然花县旧风流:尽管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但这里的风雅传统依旧保留了下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与赤溟表兄共同探访友人书房,欣赏菊花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以及人文情怀的深深热爱和向往。诗中的“高斋”象征着知识的殿堂,而“菊”则代表了坚韧与高洁,反映了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求。此外,通过对古代文人陶渊明和屈原的引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整体上,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诗歌,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