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殊昏晓变,西蜀隔秦中。
翳树天光黑,霾花雾影红。
猿愁千嶂雨,鴂啸一江风。
心激涛声壮,悲吟眺碧空。

【注释】

气殊昏晓变:天色不同,早晨与傍晚有变化。

翳树天光黑:树木的阴影遮挡住了天上的光线,使天色变得昏暗。

霾花雾影红:雾气中的花朵和影子呈现出红色的色彩。

猿愁千嶂雨:猿猴因山间的云雾和雨中的景象而感到忧伤。

鴂啸一江风:杜鹃(一种鸟)在江边呼啸,声音悲凉。

心激涛声壮:内心被这壮丽的波涛声所激励。

赏析:

首联“气殊昏晓变,西蜀隔秦中”,写诗人在旅途中感受自然的变化,从清晨到黄昏,从明亮转向昏暗,西蜀和中原之间隔着遥远的距离。这种自然的变化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颔联“翳树天光黑,霾花雾影红”,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观。树木的阴影遮蔽了天空的光线,使得天色变得昏暗;雾气中的花朵和影子呈现出红色的色彩,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觉。这里的“翳”和“霾”都是形容景物的词汇,它们都传达了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

颈联“猿愁千嶂雨,鴂啸一江风”,则转入了对人的情感的描述。山中的猿猴因为山间的云雾和雨水而感到忧伤,江边的杜鹃在呼唤,声音悲凉。这里通过描写猿猴和杜鹃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尾联“心激涛声壮,悲吟眺碧空”,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的内心被这壮丽的波涛声所激励,他开始悲吟起诗来,眺望着那无边无际的碧空。这里的“激”是形容词,用来描述内心的激动和澎湃;而“悲吟”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它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又表达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