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爆烛破清寥,积雪皑皑冻木萧。
闲立临江亭上望,听人评论拜年潮。

【注释】

芜关:地名,在今江苏高邮县。元旦:农历正月初一。蟂矶(chá jī )灵泽:即灵岩山。

渔洋:指清代文人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号渔洋,浙江仁和人。蟂矶灵泽夫人祠为灵壁寺的附属建筑,在蟂矶山上。

口占二绝寄怀:口授两首诗给朋友,表示思念之情。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乙丑年(1685)在芜关所作。

首句“万千爆竹破清宵”是说自己听到爆竹声响打破宁静之夜。爆竹声中除旧迎新,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古人常借以象征辞别旧岁,迎来新年。诗人用“破清宵”三字,将这声声爆竹比作利箭,射破了长空的黑暗,使天空一片明亮。

次句“积雪皑皑冻木萧”,写冬日雪景。积雪压枝、冰凌垂叶,寒气袭人,万木萧瑟,一片荒凉景象。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冰雪以人的感情,把大自然的景色写得生动活泼。

三、四句“闲立临江亭上望”,写自己站在江边亭台上远眺。“闲立”二字,表现了诗人的悠闲自得;“临江”二字,则点明自己的立足之地。诗人登上江畔亭台,放眼望去:只见江面上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岸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气氛。诗人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五、六句“听人评论拜年潮”,写自己耳闻目睹了人们欢度春节的情景。“评论”一词,写出了人们对春节的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热闹非凡。“拜年”二字,点明了春节的主要活动。诗人在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人们比作“潮水”,而把那些拜年的人称作“拜年潮”。这样,读者就会感到,那滚滚而来的拜年人流,仿佛一阵阵洪流,汹涌而来。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的欢乐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新一年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之情。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开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