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医而医,古有此医士乎?
久已世无黄种;
可以死则死,今犹非死所也,伤哉我之青年。

【注释】

不知医而医:不了解医理,却要给人治病。

死则死:宁愿死,也不愿屈服。

伤哉我之青年:感叹自己的年轻一代。

黄种:古代中国称为“华夏”,后来泛指中国人。

【赏析】
《挽某学生联》是现代诗人徐志摩于1919年为悼念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的北京大学学生而作的七言古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青年学生的同情,后两句表达了对青年学生的担忧,并抒发了作者对于青年学生前途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首联“不知医而医,古有此医士乎”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没有医学知识却要给人治病的人的批评和惋惜。诗人认为这样的人不仅不会给病人带来真正的帮助,还会让病人受到更大的伤害。这种批判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医学专业的尊重和对医术的严谨态度。

颔联“久已世无黄种,可以死则死,今犹非死所也,伤哉我之青年”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和担忧。诗人认为当时社会的风气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地步,人们已经失去了对生命尊严和价值的认识。在这种环境下,青年人的前途显得更加渺茫和危险。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了对青年人的深深忧虑和关切之情。

尾联“伤哉我之青年,哀此青春者何事”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年轻一代的感慨和忧虑的总结。诗人认为,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让他们感到绝望和无助。这种情感的表达充分展现了诗人对于青年一代的关心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青年学生的同情、忧虑和关切之情的表达,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青年人所面临的困境。诗人以设问的方式提出了问题,并通过对青年学生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和社会发展的担忧和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