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历江楚幽燕,感廿载订顽砭愚,分虽僚属,谊同师弟;
勋望媲曾胡左李,痛一旦山颓木坏,斯文将丧,砥柱何人。

输出:

”`《挽张之洞联》
原诗:
追随历江楚幽燕,感廿载订顽砭愚,分虽僚属,谊同师弟;
勋望媲曾胡左李,痛一旦山颓木坏,斯文将丧,砥柱何人。

译文:
在长江之南的楚国和北边的燕地,我们追随你二十载如一日地致力于改革弊端、消除愚昧。虽然我们职位不同,但情谊如同兄弟一样深厚;你的功勋声望堪比曾、胡、左、李,却不幸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国家的大厦倒塌了,文化也将因此衰落,在这样的时刻,又有谁能像你一样坚守住那道支撑文化的“砥柱”呢?

注释:

  • 历江楚幽燕:这里指的是张之洞活跃的地方,长江之南的楚国和北边的燕地。
  • 廿载订顽砭愚:指张之洞在任期间致力于改革弊政、消除愚昧的行为持续了二十年。
  • 分虽僚属:即使职位不同,但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
  • 曾胡左李:这是对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评价,他们被称赞为有远见卓识的改革者。
  • 斯文将丧:这里的“斯文”指的是当时的文化或学术环境,而“丧”表示衰落或失去。
  • 砥柱何人:砥柱是一块稳固的岩石,比喻能够支撑大局的人。这里指的是张之洞,他是那个时期能够坚守文化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力量。

赏析:
这首诗是对张之洞一生的颂扬,表达了对他在推动社会改革、维护文化传承方面的敬佩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张之洞与同仁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卓越贡献,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文化保护的努力。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国家大厦倒塌、文化衰落等现象的担忧,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对张之洞坚守文化砥柱作用的赞美。这种情感既体现了对过去历史人物的敬仰,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