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池上问源头,藻荇风牵水镜流。
得共传薪扶绝业,似同立雪补从游。
国门声价瞻山斗,嵩室襟期寄壑邱。
卖却船归官若水,诗成浩气欲横秋。

止水祠

谁来池上问源头,藻荇风牵水镜流。

得共传薪扶绝业,似同立雪补从游。

国门声价瞻山斗,嵩室襟期寄壑邱。

卖却船归官若水,诗成浩气欲横秋。

注释:

  1. 谁:疑问代词,指诗人自己。
  2. 藻荇风牵水镜流:形容池塘里藻类和荇菜随风吹动,水波荡漾,如同一面水镜。
  3. 得:能够。
  4. 立雪补从游:出自《论语·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孔子回答子贡的提问,告诉他只要用心去理解他人的意思,就能够做到与人为善。
  5. 国门声价瞻山斗:比喻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的才华被世人所认可,地位崇高。
  6. 嵩室襟期寄壑邱:嵩室是指嵩山的庙宇,襟期则是指胸怀、抱负,寄壑邱则表示寄托于高山深谷之中。这里指的是诗人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清高的境界。
  7. 卖却船归官若水:形容诗人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
  8. 诗成浩气欲横秋:形容诗人的诗作充满浩然之气,仿佛要冲破秋天的气息。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作者辞官归隐的抒情诗歌。全诗以”止水祠”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谁来池上问源头”,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倦。池上的涟漪象征着官场的纷争和斗争,诗人不愿意涉足其中。
    接下来两句”藻荇风牵水镜流”,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池塘里的藻荇随风摇曳,水波荡漾的景象。这象征着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反感。
    第三句”得共传薪扶绝业”,诗人用”得共传薪扶绝业”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传承文化事业的决心和决心。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维护和发扬光大这项事业,使之得以延续和发展。这里的”绝业”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传说故事,据说是黄帝时期的一个部落首领,他的祖先曾经在山上砍柴烧火时发现了这个部落,因此被称为“绝业”。诗人借此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第四句”似同立雪补从游”,诗人用”似同立雪补从游”这句诗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对于朋友和亲人深深的思念之情。他希望朋友们能够像他在大雪天里一样坚守岗位,不离不弃,共同度过人生的风雨。这里的”立雪补从游”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孔子在卫国时,因为卫国发生内乱而被驱逐出境。为了保持自己的名节,他冒着大雪在外面等待卫君的接见。这里的”立雪”象征着坚持和毅力。所以这里的”补从游”可以理解为补充和陪伴,表示诗人希望大家都能够在他身边陪伴他度过难关。
    最后两句”国门声价瞻山斗,嵩室襟期寄壑邱”,诗人用”国门声价瞻山斗”来形容自己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里的”国门”指的是国家的门户,象征国家的地位和权威。而”瞻山斗”则表示仰望泰山,比喻地位崇高或者名声显赫。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成就和社会认可的自豪感。接下来的”嵩室襟期寄壑邱”则是指诗人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高山深谷之中,追求一种清高的境界。这里的”嵩室”指的是嵩山的庙宇,象征着诗人的精神寄托和理想追求。而”壑邱”则是指山谷中的高地,代表诗人的归宿和心灵的归宿。所以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将理想寄托于高山之中,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