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封鼎灶没松关,隔断尘寰山外山。
隐约岚光浮道气,嶙峋黛色忆仙颜。
惜无丹诀流方外,止有芳名落世间。
抑止登临空寄慨,无由栖隐问真还。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商隐。他通过描绘主山洞的自然风貌,表达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向往神仙生活的愿望。下面是逐句解读:
第1句:“苔封鼎灶没松关,隔断尘寰山外山。”
这句诗描述了主山洞的景象。”鼎灶”可能指的是洞中的炊烟,被”苔封”后变得无法察觉;而”松关”则指洞口两旁的松树,被”隔断”了与外界的连接。这句诗表达了主山洞如同人间仙境,与世隔绝,远离尘嚣。
第2句:“隐约岚光浮道气,嶙峋黛色忆仙颜。”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主山洞的神秘氛围。”岚光”是指山间的云雾缭绕,”道气”则可能是洞内弥漫的神秘气息。”嶙峋”形容山峰峻峭,”黛色”则指的是山的颜色。这句诗通过这些形象的词句,让人联想到洞中的景色仿佛是仙人所居,让人不禁想起那位传说中的仙人。
第3句:“惜无丹诀流方外,止有芳名落世间。”
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丹诀”可能是指修炼道家法术的秘密,”流方外”意味着这些秘密已经失传,不再流传于世。”芳名”则可能是指那些美好的传说或故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美好事物无法得到传承的遗憾。
第4句:“抑止登临空寄慨,无由栖隐问真还。”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抑止”可能意味着抑制、克制,”登临”可能指的是登山或登高,”空寄慨”表明这种追求只是徒劳无益。”无由”意味着没有办法,”栖隐”指的是隐居生活,”问真还”表示想要回归自然,找回真实的自我。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对于现实生活束缚的不满,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对主山洞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既羡慕神仙般的生活,又对尘世的纷扰感到厌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山外山”、”岚光”、”道气”等,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宁静的氛围。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于超脱世俗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