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息鲜欢虞,出门多险艰。
皎皎时所嫉,遵晦良独难。
苟非明且哲,投足岂获安。
密霰先雪零,履霜知严寒。
君子察几先,戒兹祸福端。
念彼失马翁,使我发长叹。
君子行
偃息鲜欢虞,出门多险艰。
皎皎时所嫉,遵晦良独难。
苟非明且哲,投足岂获安。
密霰先雪零,履霜知严寒。
君子察几先,戒兹祸福端。
念彼失马翁,使我发长叹。
【注释】:
- 偃息:停止休息。鲜欢虞:很少的快乐。虞,欢乐。
- 出门:出外。多险:很多困难。艰:困难。
- 皎皎:光明洁白的样子。时:指别人。所嫉:被嫉妒。
- 遵晦:遵循昏暗。良:美好。独难:只有艰难。
- 苟非:假如不是。明:明亮。哲:聪明智慧。
- 投足:走。岂:哪里。获:得到。安:安定。
- 密霰:密集的雨点。先:提前。雪:下雪。零:散落。
- 履霜:踩到霜。知:知道。严寒:寒冷。
- 君子:有道德修养的人。察:观察、思考。几:事物发展的苗头。先:在……之前。
- 戒:警惕,戒备。兹:这。祸福:灾祸和幸福。端:原因。
- 念:想到。失马翁:失去马的人。发长叹:因悲伤而长叹不已。
【译文】:
停下休息很少感到快乐,外出遇到很多困难。
光明洁白被人嫉妒,唯有谨慎才能免于灾难。
假如不是明智并且聪明,走路怎能获得安全?
密集的雨点提前飘落,知道脚下有了霜露就知道寒冷。
有道德修养的人能及早察觉,警戒祸福的原因。
想起失去马的人,我不禁长叹不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现人生经历与感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外行走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种种感受,以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思考。
首句”偃息鲜欢虞”,表达了诗人在外行走时很少感到快乐的情绪。这种情绪可能是由于外部环境的艰苦或是内心的不安造成的。诗人用”鲜欢虞”来形容自己的心境,突出了生活的艰辛和不如意。
次句”出门多险艰”,则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外行走时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这里的”险”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困难,更是比喻生活中的挫折和挑战。这种困难使得诗人不得不放慢步伐,小心翼翼地前行。
第三句”皎皎时所嫉”,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被嫉妒的境遇的一种感慨。这里的”皎皎”形容自己品行高洁,但同时也暗示了外界对自己的误解和不满。而”时所嫉”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理解,认为自己之所以受到嫉妒,是因为自己的行为过于光明正大,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看法和理解。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不能明辨是非,那么他的行为就难以获得安定。这是因为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内心平静,生活安稳。同时,他也强调了谨慎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在谨慎行事的基础上,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灾祸和危险。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领悟。他认为,生活中充满了变数和未知,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应对这些变故和挑战。同时,他也将这种思想应用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提醒自己在面对困难时要有清醒的认知和准备。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描述和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他的诗句简洁明快,含义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