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简初膺控八闽,讵知黄屋僭藩臣。
孤身远饵鲸鲵窟,百口同劘虎豹龈。
天为吾朝留正气,君今何处托威神。
即看不轨从天戮,义士犹来哭海滨。

【解析】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春,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诗人在福州,吊祭了被杀害的范阳节度使兼中书令、闽王的幕僚范中丞。全诗八句四对,对仗工稳,情调沉痛悲愤。

“帝简初膺控八闽”,开篇点题,交代诗人吊祭的地点是福建一带。“帝简”即皇帝任命。“初膺控八闽”意思是说:自从唐肃宗即位后开始统治福建地区。“帝简”和“初膺控八闽”都指的是肃宗,这两句一前一后,一实一虚,虚实相间,使诗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

第二句“讵(ju”)知黄屋僭(jiàn)藩臣”。这是作者自问,也是对范中丞的悼念,表示惋惜之情。黄屋是指皇帝的车,黄盖指皇帝的伞,这里比喻范中丞。“岂”字有反诘之意。“僭”指超越本分,越权行事。“藩臣”指地方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范中丞的惋惜之情,认为他不应该以藩镇的身份出现。

第三句“孤身远饵鲸鲵窟”,意思是说:范中丞一个人远离朝廷,去投奔那些像鱼头一样凶残的敌人。“饵”是诱的意思。“鲸鲵”是比喻凶猛的敌人。这一句写出了范中丞的处境艰难,处境孤立,令人痛惜。

第四句“百口同劘(mó)虎豹龈”,意思是说:我的亲朋好友一起忍受着像老虎和豹子一样的残酷折磨。“劘”是摩挲的意思,比喻忍受痛苦。这句写出了诗人自己和范中丞的朋友们共同遭受的痛苦。

第五六句“天为吾朝留正气,君今何处托威神?”意思是说:上天还给我们留下了正气。你现在已经无处托身了,我们只能在海上痛哭了。“留正气”指留下正气,这里指留下好名声。“威神”指威风和神气。诗人用“天为吾朝留正气”与前面的“帝简初膺控八闽”对应,用“君今何处托威神”与前面的“独饵鲸鲵窟”相对应,表现了诗人对范中丞生前所立功勋的怀念和哀悼之情。

最后两句“即看不轨从天戮,义士犹来哭海滨”,意思是说:你们这些叛逆者将会被上天惩罚,正义之士还将到海滨来为范中丞痛哭流涕。“即看”意思是说不久就会知道。这两句表明诗人坚信正义必胜,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赏析】

《哭范中丞觐公》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写的一篇五言古诗。这首诗是杜甫在福州时所作,吊祭的是他在战乱中被害的好友范阳节度使兼中书令的范中丞。诗人在诗中通过吊唁范中丞,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动荡不安的现状的不满,也表现了他对范中丞的深深怀念。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说,自从唐肃宗即位以来就开始统治福建地区。而范中丞就是在这个时期被杀害的。这一句既是对事件的交代,又暗示了范中丞是在肃宗手下被害的。

接下来的两句是对范中丞的悼念,表达出对他的惋惜之情。因为按照常规,作为朝廷大臣,应该受到重用,而不是像范中丞这样的藩镇官员。

接下来的三句话,则是诗人自己对于范中丞被害的感慨。他一个人远离朝廷,去投奔那些像鱼头一样凶残的敌人;他的亲朋好友一起忍受着像老虎和豹子一样的残酷折磨。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表达了自己对于正义必胜的信念。他认为,那些叛贼将会被上天惩罚;而正义之士还将到海滨来为范中丞痛哭流涕。

整首诗通过吊唁范中丞的事件,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动荡不安的现状的不满,也表现了他对范中丞的深深怀念。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