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多明,俯拾即是;
众山倒影,乘空欲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分析诗句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入手,如用拟人手法表现景物的动态,用对偶句式表现景物的节奏,从炼字角度入手,如“明、倒影”等词的运用,从意象角度出发,如“小窗多明、众山倒影”等。然后根据全诗的意境进行赏析即可。
【答案】
①“小窗多明”,是说小窗多光亮,②“俯拾即是”,意思是说俯身就可以捡起。③“众山倒影”,是说众山的倒影。④“乘空欲飞”,是说众山的影子好像要腾空而去一样。⑤“俯”“拾”“倒影”“欲飞”,都写出了诗人观景所见之景。⑥“明”“倒影”“欲飞”,三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⑦“小窗”,是诗人观景之所,所以用“多明”来形容。⑧“俯拾”是诗人观景时的姿态。⑨“众山倒影”,既指群山在江水里的影子,也暗指诗人自己的心境。⑩“乘空欲飞”,既表现了群山影子的轻盈,也表现了诗人的心境。⑪“明”“倒影”“欲飞”三个词语,都富有动感,让人仿佛看见那江水和山石的影子。⑫“多明”一词,既是写景的形容词,又是作者的主观感受。⑬“明”与“多”两个词的重复使用,突出了小窗明亮的特点。⑭“俯拾”一词,既是写景的动词,又是作者的主观感受。⑮“俯拾”,写出了小窗明亮的特点。⑯“即”字,使“俯拾”与“明”联系起来,突出“明”的特点。⑰“众山倒影”一句,既写了景物,又抒发了诗人的情感。⑱“众山”,是说众多的山峰;⑲“倒影”,指山峰的影子;⑳“欲飞”,写出了山峰倒影的轻快、灵动之美。㉑“欲飞”,既表现了山峰倒影的轻盈,也表现了诗人的心境。㉒“明”“倒影”二字,既表现景物的动态美,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赏析:这首诗写小窗所见的江上景色及自己的心情。首句写小窗明亮,俯拾皆是;次句写众多山峰在江水中投下的倒影,像要乘风飞去;第三句写江水的流动,把山峰的倒影带到远方。前三句写的是自然景物,第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心情。诗人在江边赏景,看到江水波光粼粼,映照出山峰的倒影,不禁想起李白《送友人》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不仅写江面景色,也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最后两句,以景结情,将前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象收拢到眼前,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整首诗写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充满了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