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三月正春酣,浅绿深红雨露含。
莫唱鹧鸪新乐府,座中有客是江南。

【注释】

桃花:即桃花潭。

鹧鸪:古琴曲名。

江南:指李白的故乡,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

【赏析】

《题桃花潭》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桃花潭的美丽景色和与友人欢会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次句写桃花潭周围的景色,第三四句写与友人欢聚,第五六句以景结情,表达了对故友的怀念。全诗语言清新,意境幽美。

“瑶池三月正春酣”,瑶池,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之地,这里指桃花潭。三月上旬正是春深水暖之时,桃花盛开,潭水碧绿如玉。“浅绿深红雨露含”,这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描绘了春天里桃花潭的景色:“浅绿”的桃花映衬着“深红”的桃叶,雨后桃林中雨露滋润,显得生机盎然。

“莫唱鹧鸪新乐府”,这里的“鹧鸪”并不是指鹧鸪鸟,而是泛指一些新作的诗歌。因为这首诗中有一句“座中客有江南人”,所以作者提醒不要唱那些新近创作的诗歌,以免引起误会。“座中客是江南”,这句诗透露了李白自己的身份——一位来自江南地区的游子。他的故乡就在长江以南,而桃花潭又是他童年时期经常游玩的地方。因此,当他在这里见到老朋友时,心中自然充满了喜悦和感慨。

【译文】

桃花潭三月正是春深水暖之时,桃花开得正旺盛,潭水也变得碧绿如玉。

不要唱那些新作的乐府诗,座中有位客人就是江南人。

【赏析】

李白在长安待诏期间,曾得到唐玄宗召见赐金放还的优礼。但他并未由此得意忘形,反而更加愤世嫉俗,追求自由,向往神仙。他在《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中写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壁,菡萏金芙蓉。”又写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这两句诗中的“黄鹤”,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之一。《史记·封禅书》说,黄帝曾在黄山炼丹求长生不死,因功成飞升而驾龙车去天庭朝见帝君,乘黄鹤而去。后来人们把求仙的人比作黄鹤,也用以表示羡慕之情。李白的这些诗句,正是他这种思想感情的流露。

从诗中“莫唱”、“座中客”等词语看,这首诗当是李白与朋友在桃花潭相聚时的即兴之作。他们畅谈心志,抒发豪情,饮酒赋诗,尽情欢乐。然而,好景不长,不久后李白便被谗言陷害,离开长安,开始了漂泊江湖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离开长安以后写的。当时李白已经四十岁。

李白一生浪迹天涯,不慕荣利,但有时也不免为权贵所迫,不得不应召入京。如他曾两次应诏翰林,但均未获成功,便很快离京,继续游历。这次他到了庐山脚下的阳岐村(今江西九江),又因事得罪了当地官府,只好再次离去。这时他来到桃花潭,与老友相遇。

李白与这位朋友是多年不见的老友。他们当年一起在京城长安结识、结交,后来又同游于名山大川之间,共度了许多难忘的时光。如今分别已久,重聚在桃花潭畔,自然要纵酒吟诗,畅叙阔别之情。然而世事难料,由于种种原因,这次重逢竟成了永诀。因此,当李白听到这位老朋友将要离开桃花潭的消息时,不禁十分悲伤,写下了这首《题桃花潭》。

首句一开头便点出“三月”、“春酣”二字。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春意正浓;桃花潭的水也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变得清澈起来,呈现出一片碧绿的颜色。这样的美景让人心情愉悦,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海之中。接着用“浅绿深红”来形容桃花潭的景色。浅绿色的桃花映衬着深红色的桃叶,使得整个画面显得色彩鲜明、生动活泼。

“莫唱鹧鸪新乐府”,“鹧鸪”并不是指鹧鸪鸟,而是指一些新作的诗歌。这里的“莫唱”是劝告之意。因为这首诗中有一句“座中客有江南人”,所以作者提醒不要唱那些新作的诗歌,以免引起误会。同时这也反映出李白对诗歌创作的一种态度:不拘泥于古人的诗词形式,也不墨守陈规,追求创新。“座中客有江南人”,这句话透露了李白自己的身份——一个来自江南地区的游子。他的故乡就在长江以南,而桃花潭又是他童年时期经常游玩的地方。因此当他在这里遇到老朋友时,心中自然充满了喜悦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