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昔为韩欧,文章见根柢。
呼噏天下才,气若大海水。
公令为周召,一心振纲纪。
海大气渐平,夷然江河理。
我虽不见公,窃为苍生喜。
恭承远惠问,何用答音旨。
献诗不敢谀,知公薄浮靡。
【注释】
寄呈阮芸台先生(甲申)
公昔为韩欧,文章见根柢。
呼噏天下才,气若大海水。
公令为周召,一心振纲纪。
海大气渐平,夷然江河理。
我虽不见公,窃为苍生喜。
恭承远惠问,何用答音旨。
献诗不敢谀,知公薄浮靡。
【赏析】
《寄呈阮芸台先生(甲申)》,是一首咏怀诗,作者在这首诗中以颂扬的笔调对阮元(字芸台)的政绩作了热情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其深厚的怀念之情。
首联“公昔为韩欧,文章见根柢”,诗人追述了阮元年轻时的文采和学识。韩愈、欧阳修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以此作为阮元文采和学问的比喻,突出了他文才出众的特质。
颔联“呼噏天下才,气若大海水”,进一步赞颂了阮元的文章风格和影响力。诗人认为他的文风浩荡如大海,足以包容天下英才,并激发他们的潜能。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阮元的敬仰之情。
颈联“公令为周召,一心振纲纪”,赞美了阮元在政治方面的才能和作用。周朝的召公和商朝的太师,都曾担任国家的重要职务,阮元也以其卓越的政绩被世人称道。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他政治才能的赞赏和钦佩。
尾联“海大气渐平,夷然江河理”,进一步赞颂了阮元治理国家的能力。他像大海一样胸怀宽广,能够平定乱世,让国家走向和谐稳定。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他治国才能的赞扬和期待。
最后两句“我虽不见公,窃为苍生喜。恭承远惠问,何用答音旨。献诗不敢谀,知公薄浮靡。”则是诗人对阮元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怀念。虽然无法亲自见到阮元,但诗人依然为他的成就感到欣慰。同时,他谦虚地表示自己没有华丽的词藻来赞美阮元,希望他能继续保持清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