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何命曰学,使者当知之。
使者不自喜,乘轩意犹疑。
自从土气坏,遂令民俗衰。
不见始生子,言动从其师。
长大各成立,初教终不移。
以此悟风化,一倡千士随。
勿种桃与李,桃李耀一时。
何山无楩难,培覆任君为。
【注释】
甲申:宋神宗熙宁九年。
学:《周礼》谓“官学”,是古代学校的名称。
使者:此指贺耦庚太史(贺铸)。
不自喜:意谓不以为满足。
乘轩:古时卿大夫乘坐的车子上常插有象征身份的华盖,称“乘轩”。此处以轩代车。
坏:毁坏。
衰:衰落。
初生:幼小的时候。
成:成长。
风化:教化。
一倡:一人发端。
种:种植,栽种。
培:培养、扶植。
【译文】
官府设立学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啊,
使者应该清楚这道理啊。
使者却并不因此而自得,
他仍然犹豫不定。
自从土气败坏了,于是人们的行为也坏了,
从小孩到成人,他们全都在老师教导下成长。
长大以后各自都立下了功业,
最初的教育最终不会改变。
通过这个我们明白了教化的重要性,
一个人发出号召,就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响应啊!
不要让桃李在春天开花结果,
因为一旦开花就会一时灿烂。
何山没有楩楠木,
只要有人培植它,就一定能够成材。
【赏析】
此诗是贺铸为友人贺耦庚(太史)送行并祝其任山西提刑之职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贺耦庚的祝贺和希望之意,同时批评了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诗人以“官何命曰学”开篇,指出学校是国家的根本,是统治者教化百姓的重要手段。接着又以使者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于学校设立的理解和认识,认为使者应该清楚这道理。然而,使者却并不因此而自得,他仍然犹豫不定。这是因为他担心自己的行为会对当地的风俗习惯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不良后果。因此,他认为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保证整个教育事业的成功。最后两句则是对贺耦庚的期望和祝福。诗人希望贺耦庚能够在任内为人民做点实事,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贺耦庚能够在任内树立良好的形象,成为当地人民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