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江汉水,万古流不止。
岳岳灊衡山,去天尺有咫。
自从雅音亡,屈宋前后起。
怀抱日月心,作成风骚美。
后来襄阳叟,一意追正始。
大雅既不作,楚风亦衰矣。
谁与志复古,吾将采兰茝。

【注释】:

  1. 滔滔:波涛滚滚的样子。
  2. 岳岳:山峰巍峨的样子。
  3. 灊衡山:古地名,在今安徽霍山县附近。
  4. 屈宋:战国楚人屈原和宋玉的并称。
  5. 雅音:古代高雅的音乐。
  6. 正始:指魏武帝曹丕统治时期(220—226年),是建安文学的开始。
  7. 大雅:指《诗经》中“大雅”部分,为周代的正声雅乐。
  8. 楚风:指南方楚地的民间歌曲。
  9. 志复古:意指恢复古代文化。
  10. 采兰茝:采摘兰花和蕙草,比喻学习古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汉魏以来文人诗歌风格变化的一种感慨,同时也表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全诗通过对江水、山岳、音乐、诗歌等方面的变化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
    首句以滔滔江水和岳岳山峰起兴,象征历史的长河和大地的广阔,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
    第二句中的“去天尺有咫”,则形象地描绘了庐山之高,与天相接,突出了其雄伟壮丽的气势。
    第三、四句转而提及屈原、宋玉等楚辞作家,以及他们所代表的雅乐和楚风,这些内容都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追求和怀念。
    第五、六句则是对当时文人追求新奇、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的批判和否定,暗示了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他希望有人能够复兴古代文化,自己也将效仿古人,继续学习和传承。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期望和对现实变化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