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有文鸟,双集梧桐枝。
众人诧羽毛,此物见亦希。
群鸮得腐鼠,笑汝何苦饥。
斥鴳抢榆枌,问汝何奋飞。
稻粱亦可饱,枳棘亦可栖。
平生有薄尚,肯为饥寒移。

以下是对李白的《古风其三(甲申)》的逐句释义:

  1. 丹山有文鸟,:在丹山之上,有一只美丽的文鸟。
  2. 双集梧桐枝。:它优雅地聚集在梧桐树的枝头。
  3. 众人诧羽毛,:周围的人们都对这只文鸟的羽毛感到惊奇。
  4. 此物见亦希,:因为这只文鸟的出现非常罕见,所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5. 群鸮得腐鼠,:一群猫头鹰得到了腐烂的老鼠。
  6. 笑汝何苦饥,:它们嘲笑这只文鸟为何要忍受饥饿。
  7. 斥鴳抢榆枌,:而乌鸦却抢夺了榆树和柳枝上的榆树叶。
  8. 问汝何奋飞,:并询问这只文鸟为何要奋力飞翔。
  9. 稻粱亦可饱,:稻米和粱米也同样可以填饱肚子。
  10. 枳棘亦可栖,:甚至荆棘丛生的地方也可以栖息。
  11. 平生有薄尚,:这位文鸟一生崇尚简朴。
  12. 肯为饥寒移,:但它不愿意为了饥饿和寒冷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与赏析:

这首诗以讽刺手法,通过对秦始皇求仙未果的比喻,来批评唐玄宗对神仙的迷信。诗中通过对比秦王统一六国的雄姿伟略和唐玄宗追求长生不老的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统治者不应沉迷于迷信的深刻批判。同时,诗人通过描绘文鸟的形象,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鼓励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态度。

《古风其三(甲申)》以其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文精神的热爱,以及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论,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体现了李白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与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