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百物敛,纵心俱一收。
检点终岁事,一身千悔尤。
幸有同心子,切磋补前修。
安得常相聚,息黥造天游。
长安董夫子,夙昔同咨诹。
师友发神悟,志愿非小酬。
晤言不知乐,离索始绸缪。
别时病在肺,别后今瘥不。
端居一相念,雨雪江湖悠。
【注释】
(1)岁暮:指年末。百物敛:万物收聚。纵心:放宽心胸。俱一收:都收敛起来。
(2)同心子:意同“同心”的朋友。切磋:互相切磋,共同学习。补前修:指弥补过去的过失。
(3)安得:哪能。常相聚:时常聚在一起。息黥:消除黥痕,比喻洗刷耻辱,重获自由。造:成、达到。
(4)长安董夫子:长安的董夫子,即董仲舒。
(5)夙昔:过去。咨诹:咨询。师友:朋友。发神悟:启发智慧,领悟真谛。志愿:愿望。非小酬:不是小收获。
(6)晤言:见面交谈。不知乐:不觉得快乐。离索:离别,疏远。绸缪:准备,筹划。
(7)别时病在肺:离别时身体有病。肺: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患肺病。今瘥不:现在已经痊愈了。瘥:病愈,恢复健康。《诗经·小雅·斯干》:“疾疢疧疧,载渴载饥。”《汉书·五行志》:“民之疾痛痒者可热也。”
(8)端居:闲居在家。一相念:时常想着。雨雪江湖悠:形容漂泊在外,思念家乡的心情。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与友人相聚时的感怀之作。首二句说,年尾万物收藏,人们心情放松,一切杂念都收了起来,只有自己却有许多悔恨;第三四句写,幸而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切磋琢磨,一起弥补过去的错误,以求精神上的安慰。第五六句写,多么希望和这些朋友经常在一起,像古人一样遨游天下。然而,天公不作美,诗人此时正身患疾病,不能如愿以偿。最后两句说,虽然闲居家中时常想念他们,但因身患疾病,只能望眼欲穿而已。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渴望团聚的愿望,同时也抒发了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与友人相聚时的感怀之作。从表面上看,诗人是在写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寂寞,实际上是借此抒发自己对友情的渴望与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友人深厚的感情,也有自我反思的成分,表现了作者在人生低谷时期的心理变化。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深刻挖掘,以及对自己处境的冷静审视,成功地将一种深沉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