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曹濮间,十里炊烟绝。
扶杖者何翁,乞钱走蹩躠。
恻然问所由,欲答气先咽。
家本西南村,力田食不缺。
昨岁遭兵荒,携家去仓卒。
乱离一身多,忍与儿女诀。
归来苦无屋,朝暮卧积雪。
天何爱孤寡,留此冻饿骨。
言罢双涕零,悲风马头发。
出都诗六首 其四
我行曹濮间,十里炊烟绝。
扶杖者何翁,乞钱走蹩躠。
恻然问所由,欲答气先咽。
家本西南村,力田食不缺。
昨岁遭兵荒,携家去仓卒。
乱离一身多,忍与儿女诀。
归来苦无屋,朝暮卧积雪。
天何爱孤寡,留此冻饿骨。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在成都所作。当时他已年近花甲,妻子去世多年。这首诗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反思。
第一句”我行曹濮间,十里炊烟绝”,描述了作者在行走过程中看到的景象。曹濮地区地势险要,容易成为战乱的焦点,因此这里的炊烟稀少,象征着和平的难得。
第二句”扶杖者何翁,乞钱走蹩躠”,描绘了一位老翁在寻找食物的困难场景。走蹩躠,形容走路艰难,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第三句”恻然问所由,欲答气先咽”,表达了作者对老翁的同情和关心。想要回答老翁的问题,但因悲痛而无法开口。
第四句”家本西南村,力田食不缺”,揭示了老翁家原本生活富饶,但由于战乱而被迫离开。力田,指辛勤耕作,食不缺则表示生活无忧。这一句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
第五句”昨岁遭兵荒,携家去仓卒”,回忆了去年的战争时期,作者带着家人仓促逃离的情景。
第六句”乱离一身多,忍与儿女诀”,表达了作者在动荡中不得不与家人分开的痛苦。
最后两句”归来苦无屋,朝暮卧积雪”,描述了作者回到家乡后的生活困境。没有房屋可以居住,只能白天劳作夜晚睡觉。这一句表达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整首诗通过描述作者在战争中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