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兰阳河,有船不得过。
九月至十月,死亡亦已多。
军中令如山,县官可奈何。
逆贼自殄灭,天兵不逡巡。
三月遂大捷,五等酬功勋。
天子谓县令,枉法而救人。
使复宰故邑,抚此疮痍民。
行旅闻令贤,徒步来兰阳。
商贾闻令贤,担负来兰阳。
船少渡者多,愿客行勿忙。
丈人言未已,大船来如驶。
上船谢丈人,布帆西南指。
【注释】
兰阳渡:地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南。
甲戌: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指干支纪年的第十一个年份,此诗作于元末民变时。
兰阳:地名。
从此:从现在这个位置开始。
有船不得过:意思是船只不能通行。
九月至十月:九月、十月是一年中的秋季,此时天气寒冷,人容易生病或死亡。
死亡亦已多:这里的“多”字,是指“众多”,即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亡。
军中令如山:军队的命令如山一样高不可攀。
县官可奈何:县官没有办法。
逆贼自殄灭:逆贼自己被消灭。
天兵不逡巡:天兵(指军队)不再迟疑。
三月遂大捷:三月之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五等酬功勋:根据功劳大小进行奖励。
天子谓县令:皇帝对县令的称赞。
枉法而救人:不顾法律规定而去救助他人。
使复宰故邑:让县令回到原来的治所担任职务。
抚此疮痍民:安慰这些受伤的人。
行旅闻令贤:旅行的人听说县令贤能。
徒步来兰阳:步行而来兰阳。
商贾闻令贤:商人听说县令贤能。
担负来兰阳:背着货物来到兰阳。
船少渡者多:渡船很少,但来渡的人很多。
愿客行勿忙:希望旅客不要匆忙。
丈人言未已:老人的话还没有说完。
大船来如驶:大船来了就像飞驰的车马。
上船谢丈人:登上了大船向老人表示感谢。
布帆西南指:布帆指向西南方向,即向西南方航行。
【赏析】
《元史·张全传》记载,张全曾为宋丞相吕文德部将,后投降元朝,任总管府经历。元末,他率众起义反元,建立天完政权,自称天平军节度使,不久病死。《元史》称他“死之日,百姓皆哭。”可见其人品和政绩。这首诗是诗人到兰阳(今河南淮阳)赴任途中所作,当时正值农民战争时期,诗人在旅途中听到许多关于张全的传说和故事,因此写下了这首七古。
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兰阳渡河时船少人多的情况。“自此兰阳河,有船不得过。 ”兰阳河是一条河的名字。兰阳渡是一个渡口。诗人在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兰阳渡”,就是《左传·僖公五年》中“晋侯次于王城……郑伯始入于祝其围我”的典故。“从此”是说从此以后,兰阳河上没有船可以通行了。“九月至十月,死亡亦已多。”九月和十月是秋季,天气寒冷,人容易生病或死亡。“军中令如山,县官可奈何。”军队的命令像山一样高不可攀,县官无法应对。“逆贼自殄灭,天兵不逡巡。三月遂大捷,五等酬功勋。”叛逆的贼寇被消灭了,元军也不再迟疑了。三月之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根据功劳大小进行了奖励。“天子谓县令,枉法而救人。”皇帝称赞县令不顾法律规定而去救助他人。“使复宰故邑,抚此疮痍民。”让县令回到原来的治所担任职务,安慰这些受伤的人。“行旅闻令贤,徒步来兰阳。”旅行的人听说县令贤能,背着货物来到兰阳。“商贾闻令贤,担负来兰阳。”商人听说县令贤能,扛着货物来到兰阳。“船少渡者多,愿客行勿忙。”渡船很少,但来渡的人很多。希望旅客不要匆忙。“丈人言未已,大船来如驶。”老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大船来了就像飞驰的车马。“上船谢丈人,布帆西南指。”登上了大船向老人表示感谢,并扬帆向西南方航行。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际,他通过写张全的故事,歌颂了农民起义军的英勇善战以及他们为国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同时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开阔,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