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何为怒涛吼,绿云横铺三十亩。
生平入寺不拜佛,兹乃绝倒支离叟。
二松在左二松右,三松当中相配偶。
旁一大榆羞老丑,掉头意欲墙外走。
灵根日月照不到,元气自贯天地后。
我疑七松皆老龙,七龙上天成一松。
不然何故非枝叶,一一变化鳞鬣同。
传闻寺建自珰宦,幸未刻画遭俗工。
譬如高人寄庑下,俊骨肯受凡夫容。
六时常觉声沸耳,一尘不生何处风。
安得长欃白木柄,斸取琥珀千年红。
不愿食之寿无穷,亦不愿作十八公。
但愿骨节撑玲珑,春气不死冰雪胸。
歌成似闻松太息,白鹤下来烟外立。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万寿寺七松之美的古诗,通过对七松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逐解释:

  1. 不雨何为怒涛吼,绿云横铺三十亩。
    译文:没有雨为何要发怒咆哮,绿色的云层像波浪一样铺展在三十亩地。
    注释:这里用“怒涛”形容暴雨声如波涛汹涌,而“绿云”则形容乌云浓密。
    赏析:诗人以雷霆之势开篇,描绘了一场暴雨的壮观景象。

  2. 生平入寺不拜佛,兹乃绝倒支离叟。
    译文:平生进入寺庙从不参拜佛像,现在却为之倾倒至失态的老人。
    注释:这里的“支离叟”指的是年老体衰的人。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展现了自己从不信佛到深深被七松所感动的转变。

  3. 二松在左二松右,三松当中相配偶。
    译文:两边各有两棵松树,三棵松树之间相互配对。
    注释:“左右”、“当中”都是方位词。
    赏析:描绘了一幅松树成排、相互依偎的美丽画面。

  4. 旁一大榆羞老丑,掉头意欲墙外走。
    译文:旁边的一棵榆树因为衰老丑陋而感到害羞,想要逃离这狭小的空间。
    注释:这里的“榆树”指的是一种树木。
    赏析:诗人以人的情感来描绘树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榆树的羞涩与无奈。

  5. 灵根日月照不到,元气自贯天地后。
    译文:灵根无法接受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但它的元气贯穿天地之间。
    注释:“灵根”指的是生命力旺盛的植物。
    赏析:诗人通过对七松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6. 我疑七松皆老龙,七龙上天成一松。
    译文:我怀疑这七棵松树都是老龙,它们化作七条龙升入了天空,变成了一棵大树。
    注释:这里的“老龙”是指自然界中的龙。
    赏析:诗人将七松比作龙,寓意着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7. 不然何故非枝叶,一一变化鳞鬣同。
    译文:否则为什么它们不是叶子和枝条,而是一一变化成鳞片状的鳞甲,与其它动物相似。
    注释:“鳞鬣同”指的是鳞片形状相同。
    赏析:诗人通过对七松的描述,展现了它们独特的外形特点。

  8. 传闻寺建自珰宦,幸未刻画遭俗工。
    译文:据说这座寺庙是由宦官建立的,所幸没有被世俗工匠所雕刻。
    注释:“珰宦”指的是宦官。
    赏析:诗人通过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寺庙历史的了解和感慨。

  9. 譬如高人寄庑下,俊骨肯受凡夫容。
    译文:就像高人住在房檐下,英俊的骨头怎么能受到普通凡人的容纳呢?
    注释:“庑下”指的是房檐下。
    赏析:诗人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七松独特气质的赞美。

  10. 六时常觉声沸耳,一尘不生何处风。
    译文:六时(即一天二十四小时)中常常听到它们的声音震耳欲聋,哪里还会有尘土飞扬的风吹拂。
    注释:“六时”指的是一天中的六个时辰。
    赏析: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松的声音和环境氛围。

  11. 安得长欃白木柄,斸取琥珀千年红。
    译文:我怎么才能获得一根白木柄的欃(彗星),从中掘出千年的琥珀红。
    注释:“欃白木柄”指的是彗星的木星尾星部分。
    赏析:诗人通过想象,表达了对彗星的向往和追求。

  12. 不愿食之寿无穷,亦不愿作十八公。
    译文:我也不愿意长生不老,也不愿意成为拥有十八个孩子的老人。
    注释:“十八公”指的是长寿的老人。
    赏析: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和现实生活的无奈。

  13. 但愿骨节撑玲珑,春气不死冰雪胸。
    译文:我只希望骨骼能够支撑起玲珑剔透的样子,春天的气息永远不灭于冰雪之心。
    注释:这里的“玲珑”意味着精致美观。
    赏析:诗人以美好的祝愿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