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雨足桑叶肥,家家饲蚕昼掩扉。
三眠三起近小满,桑葚垂垂叶已稀。
盼得红蚕齐上箔,更喜同功茧不薄。
大妇收拾缫丝车,小妇安排汤满镬。
银丝抽绎比清霜,虚室堆床生白光。
哑哑轧轧声不绝,绿阴低处新丝香。
小姑回头笑问嫂,转眼相看织成缟。
茜红鸭绿染随心,长剪腰裙短裁袄。
嫂云小姑尔未知,阿哥正苦卖丝迟。
明朝抱入城中去,已值官粮征比时。

诗句原文:

三春雨足桑叶肥,家家饲蚕昼掩扉。

三眠三起近小满,桑葚垂垂叶已稀。

盼得红蚕齐上箔,更喜同功茧不薄。

大妇收拾缫丝车,小妇安排汤满镬。

银丝抽绎比清霜,虚室堆床生白光。

哑哑轧轧声不绝,绿阴低处新丝香。

小姑回头笑问嫂,转眼相看织成缟。

茜红鸭绿染随心,长剪腰裙短裁袄。

嫂云小姑尔未知,阿哥正苦卖丝迟。

明朝抱入城中去,已值官粮征比时。

翻译:
春天的雨使得桑叶变得肥厚,家家户户都忙于养蚕,白天就关闭了门户。
到了三眠三起的时候,接近小满节气,桑葚已经变得稀少。
期待着那些红色的蚕宝宝们一起爬上网子,更加开心的是,我们的茧子并不薄。
大妇开始收拾缫丝车,小妇准备煮满锅的汤。
银色的丝线像秋霜一样抽出,在空旷的房间中堆积着床架,散发出明亮的光。
“哑哑轧轧”的声音不断响起,绿荫下新丝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小姑回过头对嫂说,转眼间她们互相看看已经完成的白色丝绸。
用茜红色和鸭子绿色的染料染色随心所欲,长长的裙子被剪裁,短的上衣也被裁剪出来。
嫂说:“小姑你真是个新手,阿哥正在努力卖丝。”
明天就要把丝绸抱到城市中去,这已经是官府征收粮食税的时候了。

注释:

  •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这里特指初春三月。
  • “雨足”:雨水充沛,有利于桑叶的生长。
  • “桑叶肥”:桑树叶子茂盛,营养丰富,有利于养蚕。
  • “家家饲蚕”:每家每户都养蚕为丝织品生产做准备。
  • “昼掩扉”:白天关闭门户,因为养蚕需要安静的环境。
  • “三眠三起”:形容蚕宝宝多次进食的行为,通常表示蚕宝宝成长迅速。
  • “近小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夏天的来临。
  • “桑葚”:桑树的一种果实,成熟后颜色深紫,味道甜美。
  • “叶已稀”:桑叶已经逐渐变少,意味着蚕宝宝的喂养即将结束。
  • “红蚕”:指的是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颜色鲜红诱人。
  • “上箔”:将蚕宝宝放在丝网上进行养殖。
  • “茧不薄”:蚕宝宝所产的丝质很好,茧厚实。
  • “大妇”、”小妇”:家中负责不同任务的妇女。
  • “缫丝车”:一种用来缫丝的工具,古代用于手工缫制丝绸的设备。
  • “清霜”:形容缫出的丝像秋霜一样纯净透明。
  • “白光”:房间因新丝而显得明亮洁白。
  • “哑哑轧轧”:形容缫丝过程中机器工作的声音。
  • “新丝香”:新缫的丝线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 “长剪腰裙短裁袄”:描述女子们忙碌的场景,她们正在裁剪衣服制作丝绸产品。
  • “茜红鸭绿”:两种颜色的染料,分别用来染制红色和绿色的衣服或物品。
  • “茜红”、”鸭绿”:两种不同的植物染色方法,茜草可以染红,鸭子羽毛可以染绿。
  • “长剪”、”短裁”:描绘女性在丝绸生产中分工合作的情景。
  • “嫂云”:嫂子的话语。
  • “小姑”、”阿哥”:这里的“小姑”指的是嫂子的女儿,“阿哥”是嫂子的儿子。
  • “正苦”、”卖丝迟”:形容阿哥(即哥哥)为了赚钱而不得不早早地卖出丝线感到苦恼。
  • “明日”:指第二天。
  • “官粮征比”:官府征收税收时使用的标准度量衡单位,这里指赋税。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地区春天养蚕缫丝的过程以及相关的社会习俗。诗中通过四季变化和人物活动展现了一个繁忙而有序的乡村生活场景。诗风朴实无华,情感真实而细腻,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