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承恩宠,何劳省画图。
含颦辞永巷,缄怨即长途。
觱篥边霜苦,琵琶汉月孤。
燕支山下过,曲奏小单于。

明妃怨

不分承恩宠,何劳省画图。

含颦辞永巷,缄怨即长途。

觱篥边霜苦,琵琶汉月孤。

燕支山下过,曲奏小单于。

注释:

  1. 明妃:指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因被匈奴人呼为“阏氏”,又称明妃。
  2. 不含恩宠:不享受朝廷的恩宠,指没有受到皇帝的专宠。
  3. 何劳:何必。
  4. 省画图:省去画作,指不需要通过画画来表达思念之情。
  5. 含颦辞永巷:含着忧愁的表情离开长巷,指王昭君被迫嫁给了匈奴的和亲。
  6. 缄怨即长途:把内心的怨恨藏在心底,踏上漫长的旅途,指王昭君离开长安时的心情。
  7. 觱篥(bì lì)边霜苦:形容边疆艰苦寒冷的环境。
  8. 琵琶汉月孤:用琵琶弹奏出孤独的月光,指王昭君在夜晚弹奏琵琶时的孤独感。
  9. 燕支山下过:在燕支山脚下度过时光,指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
  10. 曲奏小单于:演奏曲子歌颂自己的功绩,以小单于自居,指王昭君在异国他乡的自负和自豪。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王昭君离京和亲、远赴大漠的悲怆之作。诗人通过对王昭君不同生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她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首句“不分承恩宠”,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王昭君并未因为受到朝廷的宠爱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被迫远离家乡,嫁给了匈奴的贵族。这种强烈的反差使得诗歌充满了悲剧色彩。

次句“何劳省画图”,诗人进一步强调了王昭君无需再通过画画来表达自己的哀愁,因为她已经在现实中感受到了痛苦和无奈。这里的“何”字既表达了无奈,也透露出深深的悲哀。

“含颦辞永巷”描绘了王昭君离别长安、告别亲人的场面,她的眉头紧锁,内心充满了痛苦,但又只能默默地承受这一切。这里的“颦”字生动地刻画了王昭君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受到她的痛苦与无奈。

“缄怨即长途”一句,诗人将王昭君内心的怨恨深藏心底,踏上了漫长的旅程。这里的“缄怨”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而“长途”二字则突出了旅程的艰难与漫长,更加凸显了王昭君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觱篥边霜苦,琵琶汉月孤”,诗人用“觱篥”(一种乐器)和“琵琶”(另一种乐器)来形容边疆寒冷的环境以及王昭君在异国他乡的孤独感。这里的“孤”字不仅描绘了王昭君的处境,也表达了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燕支山下过,曲奏小单于”,诗人以“曲奏小单于”来形容王昭君在匈奴的地位,暗示着她虽然身处异域,却依然保持着自信和自尊。这里的“小单于”既是对自己的调侃,也是对王昭君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悲壮而又坚强的形象。诗人通过对王昭君经历的再现,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