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芒鞋饱看山,且从忙里学偷闲。
昔年子晋吹箫处,输与樵人日往还。

在探索古人的诗篇时,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他们一同感受那份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下面将详细解读《天台山题壁八首 其八》:

  1. 逐句释义
  • “踏遍芒鞋饱看山”描述的是诗人行走于山川之间,以脚上的草鞋为记,走遍了每一处风景,享受着山水之美。
  • “且从忙里学偷闲”表达了诗人在忙碌中寻找片刻闲暇的心情,通过观察自然来放松心情。
  • “昔年子晋吹箫处”提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子晋吹箫的地方,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 “输与樵人日往还”意味着樵夫每天往返于山林之中,而这里可能隐喻了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寄托给了大自然。
  1. 关键词注释
  • “芒鞋”:象征诗人行走于山野间,体验生活的态度。
  • “忙里”:表示生活中充满忙碌和奔波。
  • “偷闲”:指在繁忙之余寻找片刻安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子晋吹箫处”:可能指的是一个传说中仙人吹箫的地方,代表着诗人对超脱尘世的憧憬。
  • “樵人”:代表辛勤劳作的人,暗示了与自然的亲近和交流。
  • “日往还”:描述了樵夫每天与自然为伍的生活状态。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不仅仅是在欣赏自然美景,更是在从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 诗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也让他的内心得到了平静。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读者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通过对“子晋吹箫处”的提及,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暗示了自己对超越世俗束缚的渴望。

陈克珏的《天台山题壁八首 其八》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的赞美,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推崇。它告诉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寻找内心的宁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