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哉袭侯,九年游历,中外垂名,父老切讴恩,望断大江南北;
邈矣少保,廿载缵承,后先济美,君民深感叹,痛兹柱石倾颓。
【注释】:
- 卓哉:卓越啊。袭侯:承袭侯爵。
- 九年:从道光二十四年(1844)曾纪泽中进士,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共九年;又从其被授为四品京堂,到光绪二年(1876)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共廿载。游历:指在外任官时对各地的观察和了解。垂名:留名于后世。父老切讴恩:当地百姓对曾纪泽寄予厚望,盼望他能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对他充满期待和赞美。望断大江南北:形容人们对他的思念之情,仿佛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大江南北。
- 邈矣:远矣。少保:曾国荃曾任“协办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后改任“太子太保”,故称曾国荃为“少保”。缵承:继承。后先济美:前后相继地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君民深感叹:百姓们对他的敬佩和怀念之情。痛兹柱石倾颓:悲痛国家栋梁之才的丧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曾国荃的诗。曾国荃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历任两江总督、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等职。此诗通过对其一生的概括,表达了诗人对曾国荃的怀念之情。
首句“卓哉袭侯,九年游历,中外垂名”是对曾国荃在仕途上的褒赞。曾国荃作为清朝的重臣,不仅在国内有着极高的声望,而且在海外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一句突出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品质。
第二句“邈矣少保,廿载缵承,后先济美”则是对他担任高级官职时的肯定。曾国荃在担任“太子太保”期间,前后相继地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曾国荃忠诚奉献精神的赞扬。
第三句“君民深感叹,痛兹柱石倾颓”则是对曾国荃不幸病逝的哀悼。曾国荃的突然去世让整个国家都感到深深的悲痛。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诗人对曾国荃的深情怀念和哀思。
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真挚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曾国荃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