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献万言策,最苦是孤忠谋国,辑志招携,海外重皇华,持节驾富郑公苏黄门而上;
立三不朽,备三达尊,所难者振拔单寒,奖掖后进,泰山失梁木,感怀在宋宣城潘骑省之间。

【注释】

万卷书:指读书。万言策:指为君王献上许多建议的奏章。孤忠谋国,辑志招携:指忠诚地为国家谋划,团结志同道合的人。海外重皇华:指在海外有声望。持节驾富郑:持着使节去到富庶之地。苏黄门:即苏子瞻,宋代文学家苏轼。而上;前往。立三不朽:建功业、文章和品德三者永垂不朽,“立”是建立的意思,“不朽”就是永远保存。备三达尊:具备三种崇高的境界。达:达到。难者振拔单寒:指帮助那些处境艰难的人。奖掖后进:鼓励扶持后辈。泰山失梁木,感怀在宋宣城潘骑省之间:比喻自己像泰山一样稳固不动,而国家却因缺乏栋梁之材而动摇不定。潘骑省:潘岳,字安仁,曾任洛阳令,官至尚书令,世称潘骑省。宋宣城:指宋文帝刘义隆,封宣城王。

【赏析】

这首诗是挽郭嵩焘的挽联。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清朝官员,曾出使多国,深得光绪帝信任。此联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郭嵩焘为国家作出的贡献,第二部分抒发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

上联先赞扬了郭嵩焘的才华,说他读尽书中万卷书, 为朝廷贡献了无数计策,但最痛苦的却是忠心耿耿地为国筹谋。下联则称赞郭嵩焘的德行,说他已经建立了功名,达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但他最难的是提拔那些出身贫寒的贤能之人,并奖励他们。这两句话既赞美了他的才能,又赞赏了他的品行。

下联中“海外重皇华”一句中的“皇华”是指古代的一种外交使节。这里指郭嵩焘出使外国,为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持节驾富”中的“富”是指富有的地方或者富有的人。这里的“富”指的是郭嵩焘所到之处都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尊敬。“苏黄门”中的“苏子瞻”指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黄门”是指皇宫中的内臣。这里指郭嵩焘被朝廷委以重任,受到皇帝的信任。“上”表示他向皇上报告或请示。“备三达尊”中的“达”在这里指的是达到、实现的意思;“尊”在这里指的是地位、尊严。整句话的意思是郭嵩焘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位伟大人物所需的所有条件,但他最难的就是帮助那些处境艰难的人,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机会。

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没有突兀之感。同时,上下联的内容也相互呼应,共同表达了对郭嵩焘的深切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