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莺百啭和残漏;海燕双飞坐禁林。
【注释】:
集唐人宫词联:指《宫词》诗。唐代宫词,以五、七言为主,内容多写宫廷妇女生活。
流莺百啭和残漏:流莺,即黄莺鸟。百啭,形容黄莺鸣声百转。和,应律,指与节拍相合。
残漏:古计时器,铜壶滴漏,因昼夜滴落,故名“漏”。
海燕双飞坐禁林:海燕,即燕子。双飞,成对地飞翔。坐禁林:在禁苑中栖息。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唐玄宗天宝年间的长安城。诗人从宫中宫女的日常生活着墨,描绘了她们的欢乐生活和凄凉心境。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莺、燕、漏、树等景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宫女们的欢乐生活和凄凉心境形象化、情感化了,从而表现出宫女们的内心世界。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情韵和谐婉转,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首句“流莺百啭和残漏”,以莺啼报晓起兴。莺啼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春晨景象。然而,这“百啭”的莺啼,却并非春晨的莺啼,而是“夜来风雨声”的莺啼。这里,诗人运用“拟语”,把莺啼说成是残漏(铜壶)滴答的声音,这是很自然的。因为莺啼声高而急,其音清脆,恰似“和残漏”的声响;同时,夜来风雨,也容易使“残漏”滴滴答答地响起来。因此,诗人就借题发挥,将“残漏”与“百啭”联系起来,写出“流莺百啭和残漏”的意境。这样,不仅为下文描写宫女们的欢乐生活作了铺垫,而且也给全诗增添了音乐美。
次句“海燕双飞入禁林”,以春燕戏水起兴。海燕双飞入禁林,是人们所熟知的景象,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然而,这“双飞”的海燕,并不是真正的海燕,而是“金笼鹦鹉”。这是因为金丝笼里的鹦鹉虽然也会学着海燕的样子飞翔,但它毕竟不是真正的海燕;同时,海燕双飞是自由自在的,而金笼鹦鹉却是被关锁起来的,因此,诗人用“双飞”来表示它的不幸遭遇。这一联写得十分巧妙。它一开头就写到了春天的来临,这就使整个诗句笼罩上一层明丽的色彩;而且,它还巧妙地用“海燕”和“金笼鹦鹉”相对比,既突出了鹦鹉的不幸遭遇,又暗示了宫女们的处境。
三句“春风不解雕鸾锦”(雕鸾锦,指织有鸾凤图案的锦缎),紧承前两句写宫女们的欢乐生活。春风不解雕鸾锦,是指春风虽暖和宜人,但并不能解开绣有鸾凤图案的锦缎,喻指春天虽然来了,但宫中的生活并没有多少变化。这里的“不解”,既是春风的“不解”,又是宫女们的“不解”。春风不解雕鸾锦,是说宫女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
四句“玉颜不及寒鸦色”,紧承前三句写宫女们的凄凉心境。玉颜,指美丽的容颜;寒鸦色,指乌鸦的颜色。这里,诗人用了反衬手法,用美丽的容颜去同乌鸦的灰黑色对比,突出了宫女们容颜的美丽与内心的凄苦。这一句,既是实写宫女们的生活,又是虚写宫女们的心境。
诗人以“不如归去”收束全诗。这一结尾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它表面上是对宫女们的一种解脱,实际上是对统治者的警告:不要忘了国事,不要沉溺于享乐之中;要时刻警惕,否则会自食其果!
这首诗以莺啼、海燕、漏声、春燕等自然物象作比兴,生动地刻画出宫女们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色彩,并加以人格化,使它们仿佛具有人的喜怒哀乐之情,富有情趣。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典故、词语,使诗句更加含蓄、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