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东西大同,知识互换,文明竞争,惟劝学两篇,能补昌黎原道论;
荆襄为南北锁钥,轮轨交通,工商林立,登岘山四顾,怕读羊公堕泪碑。
【注释】
- 挽张之洞联: 挽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一种文化活动,主要是以诗词、楹联等形式,对当时的一些重要人物进行纪念和评价。这里提到的张之洞,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曾担任过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职务。
- 世界正东西大同: 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的世界已经达到了东西方的大同,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 知识互换: 知识互换是指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使各自的知识和文明得到发展。
- 文明竞争: 文明竞争是指在不同文明之间进行的比较和竞争,目的是促进各自的发展和进步。
- 惟劝学两篇: 惟劝学两篇是指《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文献。
- 能补昌黎原道论: 昌黎原道论是指唐代诗人韩愈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其中阐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观点和理念,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现实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里的“昌黎”,指的是韩愈本人。
- 荆襄为南北锁钥: 荆襄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区域,位于长江中游,是连接南方和北方的重要通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 轮轨交通: 轮轨交通是指利用轨道运输车辆的交通方式,包括火车、地铁等。
- 工商林立: 工商林立是指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繁荣景象,各种工厂、商店、市场等设施应有尽有,形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 登岘山四顾: 岘山位于中国湖北省襄阳市,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登岘山四顾,意思是登上岘山后四处观望,形容景色优美,令人心旷神怡。
- 羊公堕泪碑: 羊公指东汉时期南阳太守羊祜,他曾在岘山修筑堤防,以防洪水。后来羊祜被贬谪,临行前写下了一首悲凉的诗,后人将其刻在石碑上,称为“羊公堕泪碑”。
【赏析】
这首诗是一幅描绘现代交通、工商业繁荣景象的画卷。首句“世界正东西大同”描绘了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和谐共处,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使得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第二句“知识互换”表明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第三句“文明竞争”则揭示了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竞争,推动各自不断前行。
诗句转向对具体地点的描述。“惟劝学两篇”表达了对古代儒学经典的推崇,认为这些经典著作是人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源泉。而“荆襄为南北锁钥”则强调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最后两句,“轮轨交通”和“工商林立”分别描绘了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工商业的发展。“登岘山四顾”则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现代与传统、自然与人文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开放、进步和发展的时代风貌。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谐共处和科技进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