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邑此分程,蹻蹑云迷,几疑山傍马头,岸险极梯联,帽影鞭丝劳远渡;
一椽堪借荫,亭浔日薄,真有沸喧蟹眼,瓯清容茗话,石泉槐火试新煎。

【题解】

此诗作于绍兴五年(1135年),时诗人任上饶县令,与友人游上饶分水亭。“分水”即分水江,在今江西省上饶市西南。分水江流经上饶、玉山两县,为饶信古道所经,是江西进入福建的要道。诗人在上饶作诗,以抒写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

①“两邑”:指作者所在的上饶和邻县玉山县。

②蹻蹑(qie nie):形容步子迈得高又快。

③云迷:云遮雾罩,形容山峰重叠,难以辨认。

④马头:山岭弯曲如马头,此处泛指山岭。

⑤帽影:指戴帽子的人的影子。鞭丝:马鞭上的飘带。劳远渡:辛苦长途跋涉。

⑥亭浔(xun )日薄:亭下水面映出日色,太阳渐渐落下。沸喧:沸腾嘈杂。蟹眼:开水上浮的气泡,像蟹的眼睛一样。瓯(ōng)清:茶器。

⑦石泉槐火试新煎:用石泉水煮茶,用槐树燃烧木柴来煎茶。

【赏析】

《题分水坳凉亭联》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写自己和友人在分水江边分别的情景,颔联写自己乘船过江的情景,颈联写自己在亭中休息的情形,尾联写自己在亭中烹茶饮食的情景。全诗构思巧妙,结构紧凑,情感真挚。

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和友人在分水江边分别的情景。“两邑此分程”,意思是两人从此一别,相隔两地。“蹻(jué)蹑(niè)云迷”,意思是跨过高高的山岭,云雾缭绕,让人难以分辨方向;“几(jī)疑山傍马头”,意思是几乎把山当作了马的头,这里比喻山峦重叠,难以辨认。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后三句写自己乘船过江的情景。“岸险极梯联”,意思是岸边的险峻让人感到十分危险,仿佛连梯子也没有;“帽影鞭丝劳远渡”,意思是头上戴着帽子,手中拿着马鞭,艰难地渡过这条江去;“几(jī)疑山傍马头”,意思是几乎把山当作了马的头,这里比喻山峦重叠,难以辨认。这几句诗写出了诗人过江时的艰难困苦。

接下来的四句写自己在亭中休息的情景。“一椽堪借荫”,意思是有一根椽子可以遮阳,这里比喻亭中的座位,让人可以休息一下;“亭浔(xun)日薄”,意思是亭下的水面映出太阳的余晖,太阳渐渐落下;“真有沸喧蟹眼”,意思是真有像开水上的气泡一样的沸腾声,这里的沸水就像蟹的眼睛一样闪闪发光;“瓯(ōng)清容茗话”,意思是用瓯装茶,可以坐下来聊天。这几句诗写出了自己在亭中休息时的惬意心情。

最后二句写自己在亭中烹茶饮食的情景。“石泉槐火试新煎”,意思是用石头做的水壶里的泉水来煮茶,用槐树燃烧木柴来煮茶。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烹茶的过程,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构思巧妙,结构紧凑,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咏物抒情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