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禾黍熟,黄雀成群飞。
群飞向人狎,嗷嗷如道饥。
田父顾矜恻,不遣儿童麾。
岂不爱稻粱,所伤物命危。
微禽感此意,辍食闻歔欷。
不见禹田里,百鸟勤春籽。
于人倘无补,饮啄嗟何为。
逝将别汝去,行见金环归。

译文:

野田稻谷熟,黄雀成群飞。

黄雀向人飞,好像在说:“哎呀!我们饿了。”

田父怜悯黄雀,不让儿童射它。

黄雀不爱吃稻粱,可生命却难保。

小鸟儿感动了这番情,停止觅食鸣声哀。

禹耕的田地里,百鸟勤耕种禾苗。

鸟儿对农人没有帮助,吃啄生灵都悲哀。

我要走了别它们,金环回来时再见。

赏析:

《野田黄雀行》是一首托物言志、寓意深远的古诗。全诗以田野中常见的小鸟——麻雀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其生活习性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关切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愤懑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野田禾黍熟,黄雀成群飞”两句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图景:田野上成熟的庄稼,使黄雀得以饱餐;而黄雀的飞翔,又给农民们带来了愉悦。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画面突然发生了转变。“群飞向人狎,嗷嗷如道饥”,诗人用“狎”字形容黄雀与人的亲近关系,既表现了黄雀的无忧无虑,也暗示了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危机。接着,“田父顾矜恻,不遣儿童麾”,“恻”字写出了田父对黄雀遭遇的同情;“不遣儿童麾”则表明,尽管田父心生怜悯,却因为不忍心伤害无辜,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岂不爱稻粱?所伤物命危”两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黄雀处境的悲惨,并以此反衬出农民生活的艰难。诗人并没有简单地表达对黄雀的同情,而是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两者截然不同的命运。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也使得作品的主题更加深刻。

“微禽感此意,辍食闻歔欷”两句,诗人将目光转向了黄雀本身,通过对它的细致描绘,表达了对黄雀遭遇的深切关注。然而,黄雀虽然能够感受到这种关怀,但仍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困境。这里的“辍食闻歔欷”形象地描绘了黄雀在听到农夫呼唤后的反应,它似乎在努力保持镇定,却又忍不住发出了悲伤的叹息。

“不见禹田里,百鸟勤春籽”两句,诗人再次将话题引向了农民的生活。这里,“禹田”指的是大禹治水的农田,而“春籽”则是指春季播种的情景。诗人通过描绘百鸟在禹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暗示了农民们在春耕时节的忙碌与辛劳。然而,这种辛苦付出却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容易受到损害。

“于人倘无补,饮啄嗟何为”两句,诗人再次强调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在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农民命运的感慨:他们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这种痛苦与困惑让人不禁感叹不已。

“逝将别汝去,行见金环归”两句,作为结尾,诗人以诗意盎然的语言结束了全诗。这里,“逝将”、“行见”等词汇都充满了离别的悲愁与不舍之意。而“金环”则是诗人对农夫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整首诗通过描绘黄雀与农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统治者盘剥百姓的不满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