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谡谡来,一片斜阳冷。
泠泠石壁泉,宛坐清虚境。
时闻樵斧声,趵趵黄茅岭。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①“晚登西高山”是全诗的第一句,写自己登上西高山的所见所感。西高山位于庐山西北麓,地势险峻,景色优美。诗人登山时正值傍晚时分,夕阳斜照在山上,松涛阵阵,风声呼呼,一片斜阳冷。这两句描写了诗人登山时所看到的自然景色,为下文抒发感情做了铺垫。
②“泠泠石壁泉,宛坐清虚境”是第二句,紧承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西高山上的景致。石壁泉清凉透明,宛若坐在一个清新幽静的境界中。这一句描写了诗人登山时所看到的山中的水景,进一步为下文抒发感情做好了铺垫。
③“时闻樵斧声,趵趵黄茅岭”是第三句,紧承上句而来,继续描写西高山上的生活景象。时闻樵夫砍柴的声音,黄茅岭下传来的砍伐声。这一句描写了诗人登山时听到的生活声音,为下文抒发感情提供了依据。
④最后一句“遥望西山日半衔”,是全诗的最后一句,写诗人登高远望的情景。诗人站在西高山之巅放眼望去,太阳已经落了一半,余晖映照着西山。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写出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答案】
译文:
松树的枝叶飒飒作响,斜阳照射着一片冷光。
清凉的泉水从石壁上流下,仿佛置身于清幽的境地之中。
不时传来打柴人的斧声砍伐声,黄茅岭下响起阵阵砍伐声。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丰七年(1084)作者任徐州知州时。诗人登上西高山,面对壮丽的山水风光以及繁忙的生活场面,心中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下这首《晚登西高山》以抒发自己的情感。首联写诗人登上西高山看到的景色,颔联写诗人登山途中看到的场景,颈联写诗人登山后听到的砍伐声,尾联写诗人登临高处远眺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