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水扬舲去,篷窗笑语欢。
山光秋月淡,金柝夜声寒。
野驿嗔鞍马,驰书响锡銮。
高桥行在望,星斗五更残。

【注】

潘葑:今江苏无锡市。顺水扬舲去:顺水划船而去。

篷窗、山光:指船上的篷窗和山景。

金柝夜声寒:用金制的警钟报时,声音清冷。

野驿嗔鞍马:在野外驿站里驱赶马儿。嗔(chēn):生气。

驰书响锡銮:快马加鞭地传信,铃声响彻。锡銮:古代的车铃。

行在望:行走在路上,即旅途中。

五更残:一更天即将结束,表示夜晚已深。

【译诗】

顺水划船而去,船篷窗外传来笑语欢声。

山色被秋月染淡,夜里听到金铛的报晓之声。

野驿里驱马,快马加鞭地传信,铃声响彻。

高桥上行走在旅途上,望着星星和月亮逐渐消失。

【赏析】

《潘葑》是一首描写作者远行途中所见风景与心情的诗歌。全诗通过描绘舟过潘葑时的景色、人物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

首句“顺水扬舲去”,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诗人乘舟顺流而下的场景,为后文的描绘奠定了基础。接着,诗中的“篷窗笑语欢”描绘了船篷窗户外欢快的笑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里的“篷窗”不仅指船篷上的窗户,还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第二句“山光秋月淡”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山色与秋月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静谧而淡雅的山水画。这里的“山光”不仅指山的轮廓,还暗指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欣赏。此外,“秋月”也增添了一丝清冷之感,与前面的欢笑相得益彰。

第三句“金柝夜声寒”则引入了新元素。金铛的报晓之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给诗人带来了一丝寒意。这里的“金柝”既指古代军队用的铜制警钟,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艰辛。同时,“夜声寒”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寂寞。

接下来的四句进一步描绘了船行途中的情景。“野驿嗔鞍马”描绘了诗人在野外驿站里驱赶马儿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奔波的无奈与辛劳。而“驰书响锡銮”则展示了诗人在旅途中传递信息的急迫与忙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牵挂与思念。

最后一句“高桥行在望,星斗五更残”则将视角推向远方。诗人站在高桥上眺望着远方的星星和月亮,感受着夜晚即将结束的宁静与美好。这里的“星斗”不仅指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还象征着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而“五更残”则意味着夜已深,诗人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沉重起来。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舟过潘葑时的景色、人物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南水乡图。同时,诗中的关键词如“篷窗”、“山光”、“金柝”等也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总的来说,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且富有哲理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