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花近种伯鸾溪,榜客传歌到穆西。
霜肃兜鍪明夜郭,风熏襦裤暖春堤。
才多洒墨楼千尺,泽布平徭雨一犁。
自是卧辕欢借冠,御屏久已注铨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向吴伯诚明府呈送诗稿的酬答之作。

第一句写潘花近种,伯鸾溪边,榜客传歌,穆西夜寒;第二句写霜肃兜鍪,明夜郭中,风熏襦裤,暖春堤上;第三句写才多洒墨,楼千尺高,泽布平徭,雨一犁宽;末句说自是卧辕欢借冠,御屏久已注铨题。全诗以“雪”为韵脚。

【注释】

潘:指洛阳。

花近种:指洛阳花木。

伯鸾溪:晋伯鸾娶孤女孟光为妻,孟光在娘家梳洗时,伯鸾为她梳理鬓发,伯鸾死后,孟光剪下自己的头发做成了簪子。后人因此把女子与丈夫分别时,互相赠物作为纪念的习俗称为“伯鸾遗簪”。

榜客:指应试的举人。

穆西:地名。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面。

兜鍪(móu):头盔。

郭:外城。

襦裤(rú kù): 短衣和长裤。

才多洒墨:指诗人文才出众,挥洒自如。

楼千尺:指洛阳名楼。

泽布平徭:谓恩泽遍及。

御屏:皇帝所设的屏风。

注铨题:指科举考试录取。

【译文】

潘花近种在洛阳,榜客传来歌声到穆西。

霜肃天寒,兜鍪照映夜郭;风暖春堤,襦裤熏染如沐阳光。

文才出众,洒墨千尺,恩泽遍布;御屏久已注铨题。

赏析:“雪”为韵脚,押韵严谨。

首联两句写景。“潘花近种”,点出季节。“榜客传歌”,交代时间,说明是在洛阳。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含蓄蕴藉,暗含着诗人与友人的离别之情。

颔联两句写情写景。“霜肃”两句写夜景。“霜肃”二字,既写出了夜寒的程度,又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兜鍪”两句写晨景。“兜鍪”即头盔,这里指代的是洛阳城外的城墙。“风熏襦裤”,暗示诗人在洛阳生活了一段时间,对洛阳的风物人情十分熟悉。“暖春堤”则写出了洛阳春天的气候温暖,春色宜人,使诗人心情舒畅。

颈联两句写友情。“才多”两句,既表明诗人才华横溢,又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之情。“自是”两句,诗人用典,表示自己虽然身居高位,但心系故土,不忘故人,仍像以前一样欢聚。“卧辕”(古代官署前部设大车,称辕。将帅临行时休息处称卧辕)是说诗人即将离开洛阳,但并不悲伤,而是高兴得忘了戴帽子。因为他知道不久就会回来。“御屏久已注铨题”,意思是说皇帝的御屏上的屏风很久已经注上了我的名字,暗示皇帝一定会赏识我的才华,会给我一个好位置。

尾联两句写诗人的心情。“自是”两句,既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对前面内容的评价。诗人虽然离开了洛阳,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朋友。他仍然像以前一样,关心故土、朋友,不忘故人。诗人的这种思想感情是高尚的、纯洁的、美好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