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山中坐,白云来无时。
垂天自霭霭,归山亦徐徐。
青松千岁姿,天矫干霄枝。
舍此下栖鸟,营营竟安之?
超然无怀世,日夕心刘怡。

【注释】

1.静坐:静静地坐着,指闲居。

2.吟:吟咏,即作诗。

3.二首:本篇为第二首。

4.我爱山中坐:我喜爱在深山之中静坐。

5.白云来无时:白云飘来没有固定的时间。

6.垂天自霭霭:天空下垂的云彩自有一种朦胧迷离的样子。

7.归山亦徐徐:回到山里也是缓缓的。

8.青松千岁姿:千年的青松姿态万千。

9.天矫干霄枝:笔直地向上生长,枝叶高入云端。

10.舍此下栖鸟:离开这里,鸟儿就栖息不下。

11.营营竟安之:纷纷扬扬,终究安定下来。

12.超然无怀世:超脱世俗,不关心世事。

13.刘怡:快乐、愉悦。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诗人在山中静坐时的即兴之作,反映了诗人隐逸山林、追求自然和精神自由的情怀。

第一句写诗人喜欢在山中静坐。“我爱山中坐”中的“静坐”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隐居生活,又表达了他内心的恬淡与宁静。“白云来无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身处深山之中,仿佛与世隔绝的感觉。这里的“无时”并非指时间上的绝对静止,而是强调了白云来去自由的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第二句写天空中的云彩。“垂天自霭霭”中的“垂天”二字,形容云雾笼罩着整个天空,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自霭霭”则进一步强调了云彩的朦胧迷离,如同仙境一般美丽而不可捉摸。这两句通过写白云来去无踪、云遮雾罩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

第三句写诗人回到山中时的情景。“归山亦徐徐”中的“亦”字,表示虽然回到了熟悉的山中,但心情依然悠闲自在。这里的“徐徐”则描绘了诗人缓步下山的情景,与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又体现了他内心平和的心态。

第四句写山中的古树。“青松千岁姿”中的“青松”二字,点明了诗人所描绘的对象——青松。青松千年如故,形态各异,生机勃勃,给人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这一句既赞美了青松的顽强生命力,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五句写青松的姿态。“天矫干霄枝”中的“天矫”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青松挺拔向上的生长方式,枝叶高入云端,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一句不仅赞美了青松的优美形态,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六句写鸟儿的栖息。“舍此下栖鸟”一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鸟儿离开了青松就无法生存下去的意思。这里的“舍此”并非指鸟儿离开了青松就无法生存,而是指只有在青松之下才能找到它们栖息的地方。这一句既揭示了鸟儿与青松之间的亲密关系,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关爱之情。

第七句写鸟儿的忙碌。“营营竟安之”中的“营营”二字,形容鸟儿忙碌的样子,不断地在树枝间穿梭飞翔。这一句既描绘了鸟儿的生活状态,又表达了诗人对它们的同情之心。这两句通过描绘鸟儿的忙碌场景,进一步突出了鸟儿与青松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第八句写诗人的心境。“超然无怀世”中的“超然”二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不关心世事的态度。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又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感。这两句通过描绘诗人的心境,展现了他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第九句写诗人的愉悦之情。“日夕心刘怡”中的“刘怡”二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之中感受到的快乐与愉悦之情。这一句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又展示了他在自然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山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展现了他隐逸山林、追求自由与自然的情感态度。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诗意的词汇和意象,如“白云”、“青松”、“天矫”、“营营”等,使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同时,诗中还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关怀之情,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与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