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纪河间学术略同,更万国交通,总览群言衷至圣;
比苏玉局事功独迈,溯先朝知遇,犹闻遗疏念宣仁。
【注释】
挽张之洞联:挽,是向死者表示哀思的诗文。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湖南长沙人。清朝政治家、思想家、学者。曾担任湖广总督兼两江总督,主持洋务运动,有“东南名臣”之称。纪河间,指曾国藩,河间是他的家乡。苏玉局,苏轼。事功独迈,指其为官有显著政绩。溯先朝知遇,指其父曾宝桢赏识他。遗疏念宣仁,指他在江西巡抚任内,曾上疏请求皇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顾忌。
【赏析】
这是一副挽联,作者以颂德的方式表达对张之洞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张之洞的崇敬之情。全联共四句,每一句都是对张之洞的赞誉和赞美。
第一句“与纪河间学术略同”,意思是说张之洞的学术思想与纪河间相近,纪河间是指曾国藩,他是湘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这里用“略同”一词,表明两人在学术思想上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第二句“更万国交通,总览群言衷至圣”,意思是说张之洞在外交事务上有着非凡的眼光和远见,能够洞察国际风云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这里用“万国交通”来形容张之洞在国际事务中的卓越才能,用“衷至圣”来赞美他的智慧和见识。
第三句“比苏玉局事功独迈”,意思是说张之洞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卓越的才能和成就。这里引用了苏轼的故事,表示张之洞的事业成就无人能及。
第四句“溯先朝知遇,犹闻遗疏念宣仁”,意思是说张之洞的父亲曾宝桢对他的赏识和重用让他深感恩情,他一直铭记着父亲的教诲和期望。这里用“遗疏”一词来指代父亲曾宝桢的遗书,表示张之洞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