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虏分兵势不支,穷边冰雪利行师。
破仑雄略终亡国,罗刹深谋尚俟时。
谢傅江淮更壁垒,汉家丰沛望旌旗。
老成借箸无长策,手抉忠肝进一卮。
【诗句释义】
骄虏分兵势不支,穷边冰雪利行师。
破仑雄略终亡国,罗刹深谋尚俟时。
谢傅江淮更壁垒,汉家丰沛望旌旗。
老成借箸无长策,手抉忠肝进一卮。
【译文】
骄傲的敌人分成几部分军队,形势已经不能维持下去了。
强大的敌人最终灭亡了国家,但狡猾的敌人还在等待时机。
谢安在长江、淮河一带重新筑起防线,希望汉朝的丰沛能够看到他们挥舞的战旗。
年迈的老将没有长久之计,只能拔出忠诚的肝脏献上一杯烈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任建康府通判时所作。当时金人南侵,朝廷派张俊为江防都督,岳飞为前军,王庶等五人为后军,王德等三人为中军。诗人对这一抗敌部署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认为其缺乏长远眼光,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一句“骄虏分兵势不支”,指出敌人骄傲自大,分散兵力,已无法继续作战。第二句“穷边冰雪利行师”,则暗示了南宋地处江南,冬天气温低,冰雪封山,不利于行军作战。第三句“破仑雄略终亡国,罗刹深谋尚俟时”,则进一步讽刺了金朝统治者的无能,以及其深谋远虑,仍然在等待时机。
第四句“谢傅江淮更壁垒,汉家丰沛望旌旗。”借用历史典故来说明南宋将领们缺乏战略眼光,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防御,而没有采取积极主动的攻势。第五句“老成借箸无长策,手抉忠肝进一卮”则是诗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有壮志未酬,希望能为国家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整首诗以议论为主,通过对敌我双方的分析,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抗金政策的担忧和不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